中国科大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城域量子网络
5月15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形成了三个量子节点的互联互通,成功构建城域量子互联网原型。

记者 方田
这里是中国科大,也就是这张合肥地图的A点的位置,现在我身后的量子实验装置发出一个光子到图中的中间节点,那么它和地图上的B点也就是合肥高新区以及C点合肥科学岛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互联网的原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包小辉
在这个实验里面,我们首次完整实现了基于单光子干涉的双节点纠缠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三节点量子网络,为构建大尺度量子互联网并开展分布式量子计算研究奠定基础。

现在,位于中国科大、合肥高新区和合肥科学岛这三个点上的量子计算机已经成功入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将来,随着更多的量子计算机入网,可以构建起更密集的量子计算机互联网。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通过量子态的远程传输来构建量子网络。基于量子网络不仅可以实现超远距离的安全通信,也有望产生分布式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传感等多种新型应用。面向高阶量子网络应用,需采用量子中继技术在远距离量子存储器间构建量子纠缠,并通过量子隐形传态来进行信息传递。

量子中继领域著名学者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 西蒙
这不仅是他们(潘建伟团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整个领域的重大突破。展望未来,我认为进一步提升纠缠保真度、构建更复杂网络的路径是清晰的。

5月15号23点,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审稿人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这一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