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降水是“二度梅”吗?
8月9日开始,我省迎来又一轮持续较强降雨。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预计本轮降雨将持续至15日前后。对此,全国首席气象专家、安徽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田红表示,这并非“二度梅”现象。
据省气象部门观测,9日淮北地区北部、江北西部和沿江江南出现雷阵雨,其中池州、安庆、淮北和六安等市有局地强降水,共有31站暴雨,7站大暴雨,最大东至利安水文站158.5毫米,有9站最大小时雨强超过40毫米,最强东至走马畈水文站,达82毫米。
1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和江南西部。当天3时至15时,全省有超过10个站点累计雨量超过80毫米,其中金寨丁埠站点最大,达到112.2毫米。
预计15日前我省淮河以南有较强降水,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10日江淮之间中南部和江南有中到大雨,大别山区和江南局部暴雨;11日到12日沿淮淮河以南有中等阵雨或雷雨,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13日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14日到15日沿江江南部分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针对本轮强降雨,省气象台提示,需防范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持续降水导致的城乡积涝,以及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可能出现的山洪和地质灾害。
田红介绍,我省今年6月10日入梅,7月11日出梅,出梅后的几天内全省各地相继出现一些降水,让不少人疑惑是否为“二度梅”现象。7月18日,田红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按照梅雨国家监测标准,当时的降水不满足“二度梅”条件。
所谓“二度梅”也称“倒黄梅”,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的是当出梅进入盛夏已数日,长江中下游气象要素已具盛夏特征后又再转入具有梅雨特点的天气。这种情况就好像梅雨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故名“倒黄梅”。一般来说,“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者一周左右,长者十天半月。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已南退至北纬27度以南,并且未来几天会有降水,因此最近又有“江淮流域将重新出现‘二度梅’”的疑问。对此,田红表示根据梅雨国家监测标准,“二度梅”出现的时间应在7月20日之前,结束的时间应在立秋之前。立秋之后出现的降水,都不属于“二度梅”。(记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