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育人>科教新闻>详细内容

送教上门 关爱到家

编辑:汤晓雪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3-02 16:44:31 【字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而残疾人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重度残疾孩子的一道桥梁,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送去一份关爱、一份温暖。

  多年来,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关工委采取多种措施耐心细致做好中、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工作。“送教”对象为金安、裕安两区残联提供名册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听力、智力、肢体)儿童,此项活动已经持续8年。目前,仍在接受送教的残疾孩子有57名。

  如何让中重度、多重残疾适龄未入学少年儿童接受适合其个体差异发展的教育与康复,减轻家庭负担,成为特殊教育面临的课题。为此,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关工委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校方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从2015年春开始,协助校方做好中重度、多重残疾适龄未入学少年儿童入户登记排查工作。校关工委秘书长董有智带头走街串巷,深入乡村,对残疾儿童的情况细致摸底,并将资料汇总成册。

  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关工委与校教导部门又针对残疾孩子行动不便、无法适应传统教学方式的实际,提出“一人一案”的原则,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送教方案,并建立“一生一档”学习成长档案。就这样,从2015年秋学期开始,由学校领导班子、关工委主要领导带头,分四组同时进行。每位送教老师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找寻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和康复方案;从康复到语言,从音乐到美工,老师们克服恶劣天气和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

  家住裕安区何家庄的小云,有智力残疾,加之母亲的疾病,阻断了她正常的求学之路。考虑到小云的认知能力,校关工委成员、青年老师王露露第一次上门送教时,给她带了一本故事书,一字一句地给她讲书里的故事。天生的智力问题限制了小云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正常的语言她也听不懂。王露露一遍遍教导,一字一句锻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小云在数学的学习上有些吃力,刚开始,从1数到100对她来说无比困难。王露露就用自带的小木棒、数字卡片一遍一遍地教她建立起对数字的直观认识,让她从数字1开始,一点一点学习。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上门教育,小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经能够按顺序数出或是完整写出数字、听懂故事内容并自主回答问题,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等。看到小云的进步,王露露十分欣慰。

  送教路途虽然艰辛,但老师们只要想到孩子和家长的期待,就一定会风雨无阻地走下去。

  有年春天,又到了周末送教上门的日子。虽然这天春雷阵阵,风雨交加,但仍然没有阻挡送教上门的步伐。带上给送教孩子的小食品、教材和资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关工委主任陈中芳和副校长、关工委副主任余宏霞、关工委成员吴晓梅老师出发了。

  他们来到金安区单王乡青年坝村的一户人家。轻轻敲响房门,一个面庞白皙、眼神略显呆滞的女孩开了门。她叫小丽,智力残疾二级,伴有癫痫,长年靠药物维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丽的生活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每天陪伴她的只有一台小小的电视机,那是她获取外界知识的唯一媒介。

  “小丽,上个星期老师教的儿歌会唱了吗?能不能唱给我们听听?”打开由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小丽一字一句地唱着:“我的好妈妈,下班回了家……”动情处还站起来加上动作,老师不停地向她竖起大拇指,站在一旁的爷爷奶奶更是乐开了花。儿歌唱完后,校长陈中芳开始讲解新的内容:《大小》。精美的课件立刻吸引了小丽,她激动地用手指指这个,指指那个。一节课下来,她能准确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在陈校长讲课的同时,一旁的余宏霞和吴晓梅两位老师忙着批改上次留给小丽的作业,填写《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送教上门工作手册》,准备即将授课的内容。

  不知不觉,一节课结束了。这时,陈校长开始批改孩子的语文作业,吴老师开始了数学课,这节课的内容是《认识多和少》……

  在一旁忙碌的奶奶看着孩子学习的背影,既欣慰又感动。“真的很感谢三位老师,你们很有爱心,孩子的变化很大。”据奶奶介绍,没有送教之前,孩子状态不好,不出屋子,不与人打交道。老师来了以后,教会了很多知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渐渐地愿意与人交流了。“一开始真不敢相信,不收一分钱还亲自上门上课,哪有这样的好事啊!”说起当时的感受,奶奶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打开小丽的作业本,字迹非常工整,从作业里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十分渴望有人来关心和爱护自己。桌子上还有她画的画,很漂亮。

  “从我们对孩子的评估来看,她在很多方面都是不错的。”陈中芳说:“对口送教三年多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了孩子的进步。”送教老师也表示,今后无论如何,都会坚定希望,在与孩子及家长的共同配合努力下,让孩子变得更好。

  在六安市特教教育学校,像陈中芳、余宏霞和吴晓梅这样坚持送教的老师还有很多。从最初响应国家政策试水摸索送教形式,到如今已经形成固定的送教队伍和送教流程,从评估到制订送教计划,再到定期风雨无阻上门辅导,特教老师们的付出让残疾少儿家长从怀疑、不解到信任、感激,这其中的每一步,酸甜苦辣,只有送教老师们自己能够体会。残疾少儿家长一句真切的道谢、一面感谢的锦旗,都是给特教老师们最好的礼物和最大的鼓励。(李文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