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最新播报>详细内容

中教评论:花钱买教育有违教育规律

作者:袁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31 10:12:26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据《楚天金报》披露,小学生的“占坑班”让孩子、家长苦不堪言。有的小学生二年级“上了这条船”,三年级就戴上眼镜,六年级四个月内经历七次“奥数”竞赛,身心疲惫。家长抱怨“一个孩子上培训班,全家跟着受累。没有几十万元就没有好的教育”。

  这是一个值得警觉的话题。家长的这几十万元钱都进了谁的口袋,花大钱就能买到好的教育吗?

  近来媒体不断披露,合法或非法的课余培训班不讲诚信,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名校名师牌子,找几个没毕业的硕士生甚至本科生就收钱开课,普遍价码是一节课150元到200元。有媒体估算,此类花费要占城市普通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以上。当然,并非所有培训班都无效,在这些班苦读一阵也许能提高分数。但是这种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学不到多少真才实学,提分的同时收获的还有功利取向和钻营陋习。

  培训支出的另一个去向是幼儿园。这些年没有条件送孩子进公办幼儿园的家长,要花大钱去民办幼儿园,其价格在每年万元乃至数万元。至于打着什么“双语”、“艺术”、“国际”等名号的天价幼儿园,入园费每月数千、逾万,总有市场。高收费的理由无非是超前教育、外教授课。其实这么搞都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

  这些培训费用并没有流向公办教育,但不能说此番乱局没有公办教育的责任。正是多年来违背教育法规、政策的小升初造成了久攻不破的“占坑班”、“奥数”班和家长们的普遍焦虑。前不久,有教育家批评某个名校带头与奥数培训勾连,攫取最高分数生源,引发全市名校生源大战,使得加重学生负担的课余培训班、学前班大行其道。而尽管曾有教育专家直言,小学搞淘汰式招生违反《义务教育法》,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但是由于执法不力,这一局面并未彻底扭转。

  造成这种局面的还有深层原因,即社会心态。多数家长都知道钱花得冤枉,买来孩子、家长的苦和累,为什么又都趋之若鹜呢?就是怕孩子在多方利益交织成的无休止考试竞赛中输不起。有社科研究机构调查后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更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兴趣、年龄和个体差异,把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大人被这些浅薄、偏狭的成才观牵着鼻子走,弄得一些孩子恐惧学习,甚至人格扭曲。

  花大钱买不来高质量教育,却助长了违背教育规律甚至违背公序良俗的乱象。这不是小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最终着力破解。(陈宝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