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六安新闻网 “六安名人馆”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名人>详细内容

焦千之

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时间:2013-10-25 10:51:39 浏览次数: 【字体:

    焦千之(?-1080年),字伯强,北宋官员。先世如阴椒陂(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唐末避乱流寓六安南山数世。与欧阳修、吕公著和苏轼等大家都有神交。

    

    焦千之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乐于帮助弱者。年轻时就成为地方上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名人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知颍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因文章和经术精通而受到欧阳修的青睐,于是专意于经术。当时,焦千之被称为上弟,与同时期的同窗曾南丰、王深父皆有文名。
    欧阳修知颍州时,吕公著为颍州通判。聘焦千之为家庭塾师,教其诸子。焦千之“为人严教方正”,吕诸子长进很快,后吕公著进京任御史中丞,盛情邀焦千之随之同往。欧阳修写《送焦千之秀才》一诗相赠,诗云:“焦生独立士,势利不可恐。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有能揭之行,可谓仁者勇。吕侯相家子,德义胜华宠。”
    焦千之虽德才兼备,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黑暗却使他屡试不第。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初,因为欧阳修、赵概的关照,焦千之才得以出任浙江乐清县令。他为事精明,创立学校,教化邑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吕公著知颍州,极力推荐焦千之。焦千之被授予秘书省校理,迁殿中丞,知无锡州。八年(1075年),移无锡县,入为大理寺丞。焦千之官居高位,仍一身素洁,勤于政事,尽心尽力为地方办了不少有益的事,受到民众称颂。
    焦千之寓居无锡时,与苏轼有过一段来往。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在赴杭途中抵达了无锡,受到无锡知县焦千之的接待。巧的是,他和苏轼是嘉佑二年(1057年)的同榜进士,是认识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他乡逢故知可谓人生一大幸事,苏轼受到了焦千之的热情款待。第二天,焦千之陪同苏轼一起游览了惠山。苏轼对惠山和惠山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杭州之后,苏轼越发想念起惠山泉的滋味来。于是在熙宁五年十二月,他写了一首《求焦千之惠山泉诗》寄给焦千之。诗的后两句写到“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意思是杭州的泉水太平凡,耐不得精心品味,希望你能送我一斛惠山泉。焦千之收到信后,立马装了十坛惠山泉,发往杭州。苏轼收到泉水后又特地写了封信感谢这位贴心的老友。
    焦千之一生两袖清风,老年回归故里竟无居所,幸得学生吕希纯资助,才在颍州南城建房定居。所建居所,人称“焦馆”。神宗元丰三年,焦千之终老于此。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