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五期>杏苑走笔

走进金寨“红军广场”

退休教师   赵葆德

  清明,是华夏民间传统祭祖扫墓时节,也是教育青少年饮水思源、铭记党恩、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大好时机。此时让我想起去年夏日走进革命教育基地金寨“红军广场”的那次夏令营活动。
  那是8月7日清晨,我们师生一行20余人乘坐的大巴车先沿312国道西行,然后向西南驶入六武高速,一个小时后穿过金寨新城,进入梅山镇后,高举“六安二中夏令营”队旗和共青团团旗走进了革命教育基地金寨“红军广场”。
  这个广场位于梅山镇史河路西侧,它是一个集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园、革命博物馆、红军村为一体的红色景区。我们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到非常新奇、非常气派。广场前矗立着高大的牌坊,上面是江泽民主席的题字“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其左侧有一巨石上面丹书“红军广场”四个大字。站在广场上由南向北、由下向上的小梅山望去,是一层层台阶,让人感到非常高大、壮观、有气魄。我们大家有先有后沿着宽阔的台阶向上走去。台阶分好几层,每层有一个平台,每层台阶数目不等,看了台阶旁的标牌,说明都有不同寓意。如第一层台阶最长,有59级,寓意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金寨籍有五十九个将军,快到顶上的那层台阶,只有10个,寓意金寨当年有10万人参加红军。除了湖北红安县外,她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我们边上边看,终于上到最高层,迎面看到高大庄严肃穆的“金寨县革命纪念塔”,上面是1964年5月1日刘伯承元帅的题词“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塔顶上偌大的红五星更是分外耀眼。它让我想到金寨这方红土地在皖西革命老区乃至全国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一行按照学校司仪要求站在塔前,大家列队,首先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然后默哀、三鞠躬,表达我们全体营员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营员代表桂林的发言表达了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祖国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团长胡启铃的发言不仅指出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对大家提出殷切的希望,其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结束了祭奠仪式,然后开始参观。
  在红军广场上,我们参观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这里实际上是祭奠金寨老红军的殿堂,室内集中展示了许多革命前辈的题词、影像、名录。看后始知金寨有十多万英雄儿女参加革命,他们用汗水、鲜血、生命为中国革命奋斗。这里走出了共和国开国将军59位。还有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200多人。如今那些革命将士绝大多数离我们而去,现在能留下名录的革命先烈仅一万余人,而更多的革命先烈连姓名也未留下。看后还让人感到这里不愧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红军故乡,将军摇篮”。那让人敬佩、让人怀念、让人难忘的心情油然而生。
  在纪念堂的西侧是“红军烈士墓园”,那里安葬着革命烈士和已故老红军近200位,其中将军有25位;纪念堂东侧是洪学智将军的墓地。我们前往瞻仰,其纪念碑庄重典雅,其人生辉煌可见。他是金寨乃至皖西革命老区唯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对革命事业贡献特别大,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内,专门有他一个人的展厅,馆内展出了他生前大量遗物,其事迹真实感人,其功劳硕大无比,其优良传统让人敬佩,因其被两授上将,故有“六星上将”的美誉,值得皖西革命老区人骄傲和自豪。
  尔后,我们带领学生沿着广场西侧盘山水泥步道向下走进由邓小平题字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参观。我们从进门的序厅开始,由楼下到楼上,又由楼上到楼下,先后参观了革命史厅、将军厅、金寨名人厅、烈士厅、洪学智将军纪念馆、今日金寨厅等七个厅,聆听着讲解员的声情并茂的讲解,始知革命战争年代,金寨革命烽火经久不息,一首首革命歌曲,唤起了工农千百万,革命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从那时传唱至今,独山、西镇,一次次武装暴动,立夏节、六霍,一次次武装起义,红33师、红32师、红31师,一支支红军部队组建,红11军、红25军、红28军,一支支工农红军诞生,周维炯、詹谷堂、舒传贤,一个个革命英雄人物涌现,最后红25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归来途中,在车上同学们仍在议论纷纷,大家一致感到这次来金寨红军广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的活动让人难忘。同学们不仅看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而且看到他们在艰苦革命环境中为我党我国革命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大家无不为之震撼,尤其是真正体会到今天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确确实实来之不易,我们今天要为复兴中华而勤奋读书,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此时,我在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青少年,关心下一代,不仅要抓住清明这个华夏民间的传统节日,也要抓好平时时间来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活动,这次走进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的夏令营活动,不就是最好的一例吗?

(徐礼诚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8 09:40:3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