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五期>校外来风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讲座提纲)

主讲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员 文喆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
  ●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各类学校,使一些传统的教育举措或者失效,或者不再灵验;
  ●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人们的生存压力,弱化了学习的社会功能;
  ●当代社会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生活诱惑增多,向“苦读”传统提出了挑战;
  ●知识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文化快餐更加普及,人们可以容易地获取知识,减轻了学校教育在传播知识方面的压力;
  ●信息网络技术和认识理论的发展,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工具。
  二、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社会发展背景,对“有效”的理解并不相同:
  ●美国学者提出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有九项:
  (1)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
  (2)总结和笔记
  (3)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
  (4)家庭作业和练习
  (5)非语言表征
  (6)合作学习
  (7)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
  (8)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
  (9)问题、线索和先行组织者
  ●其中相关研究案例数从31个到1251个,平均效应也有很大差别,最高与最低相差二十多个百分点;
  而同一策略研究,不同研究小组报告的效应值也有极大差异,以“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为例,最高可提高四十六个百分点,最低为降低八个多百分点,即比不采用这一策略效应还差,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没有一种策略是对所有人同样有效的”;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界之所以倡导有效教学,除前述的世界性共性因素以外,又与中国在二元结构社会迅速转型和民族文化传统复杂影响下的诉求有关,与当下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及社会心理转变滞后有关。一般说来,影响当前中国学校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学条件不高和经费保障不足;
  (2)教师专业水平偏低;
  (3)社会不同方面的教育诉求,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而同一主体的要求也有内在矛盾冲突;
  (4)传统教育观念的复杂影响;
  (5)教育管理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在中国提倡有效教学,还与师生普遍负担过重的教育现实有关:
  升学考试成绩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自主学习机会与动力不足;因而教师愈益不敢放松要求,过多采用频繁考试、反复操练的策略,致使多数学生疲于应付,成绩下滑,进而促成教师越加反复讲解,频繁考试,乃至陷入“越差越考,越考越差”的怪圈中,最终导致师生双方身心疲惫,信任度下降;
  ●对优秀教师和成功学校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在类似的社会背景与办学条件下,改进教师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事实上,教师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深化个人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努力改进教学策略,促成更多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从而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和人生意义的满足。
  三、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学校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在当下基础教育范围内,还可以兼指“有效用”,“有效率”;
  ●要“实现预期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可以包括知识能力、态度方法和身心健康等等;
  ●由此可以认为 ,有效果,就是能够实现认知和能力目标,学得会;有效用,就是保持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了继续深入学习的意愿;有效率,就是减少时间和空间的占领,为学习者留出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
  ●可以认为,只有同时实现以上三个有效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多方面发展为代价的教学,不论学生考试成绩有多好,都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需要关注两个问题:对谁有效,在什么问题上有效。教学应促成不同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应通过促成他们的有效学习实现他们的不同发展;
  ●由于人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效教学的内涵也渐趋复杂。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始终坚持从学生学业成就和学业成就获得过程的角度,去衡量、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与否。
  (二)营造良好学校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当代学校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和谐、进取、宽松;全面理解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造师生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和谐的基点,是“和而不同”,是广泛接纳不同的人。承认人必有不同的价值态度,又必有相近似的追求或选择,在求同存异、异中求同中,鼓励个性发展;
  ●进取的本质,是努力做事,永不放弃。努力是人生之本,是人人可实现的美德。只有崇尚努力的群体,才会有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
  ●宽松的核心,是包容错误,鼓励反思矫正。在容错的环境中,让每个学习者快乐成长。
  ●营造和谐、进取、宽松的校园文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会真正对师生发展起作用;
  ●学校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和改造的第一责任人,只有校长带头营造和谐、进取、宽松的校园文化,只有教师亲身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他们才会成为这一文化积极的建设者、践行者。
  (三)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尽量避免或化解学校文化与家庭、社会文化的直接冲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多元多样,它们与学校主流文化的矛盾碰撞,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这种文化矛盾冲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因为不论是长远考量,还是现实计较;不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其间都存在多样的选择机会和选择理由,而正是在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中,社会才有机会寻找到最可行的发展策略;
  ●文化冲突在成人世界有必然性必要性,它对成长的儿童却是一种“讨嫌”的存在,人类之所以要设立学校,社会之所以要聘请教师,都是为了让身心稚嫩的学习主体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良好”的基本标准,就是少有矛盾冲突;
  ●从这个角度说,学校既要尽量为儿童、少年营造较少矛盾冲突的发展环境,也要积极引导儿童、少年在矛盾碰撞中学会正确地主动选择;
  ●虚心听取家长诉求,学会讨论和协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从民主建设入手来整合多元文化影响,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方法。要逐步把“家长学校”变为家长委员会,吸纳家长的正确主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说服其他家长;
  ●应该承认,学校组织在整合社会、家庭文化影响方面,有诸多困难,有种种力不从心之处,然而这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文化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只能勉力为之。
  (四)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要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作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要承认学生学习有一般规律,又要尊重个别例外和具体差异;努力尝试在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最终实现差异发展的教学,这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
  “共同的方向”,“不尽相同的目标”,“各具形态的追求方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影响下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过程。只有学习者发生了真实的学习活动,只有学习者真正在活动中受益并发生积极变化,才能说教学是有效的。依此,“以学定教”、“因人施教”便成为现代教学的核心要求;
  ●传统观念把学生看成整体,看成是可以只关注其共同需求的个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群体,是必须关注其差异的群体。其间有深刻变化;
  ●“备学生”,即在备课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别要了解他们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态度:他想不想学习,需要不需要学习,有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或准备,而最适合于他的学习方式或教学安排又是怎样的?
  ●所谓的学情调查,主要是了解学习目标与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差距,凡是学习者已经理解的内容,不论其何等重要,都不必列入教学计划。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全部教学内容都过一遍,而是组织学生学习他们不会且能学会的内容;
  ●要尽量为不同层次或特点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以及考核评价方法;
  统一考评,主要用在选拔性考试上。要实施有效教学,就要有勇气弱化各种统一测验对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真实基础出发参与考试,进行学习。
  (五)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
  ●让阅读适度的取代听讲,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讲解,答疑,组织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
  ●阅读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响每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能力。这一能力,是每个新生个体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家庭、社会、学校的多样文化影响,主动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奠基和整合提升功能;
  ●一般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阅读学习能力则是后天培养的。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就是能够用人造的工具和方法去增强人类认识自然、改变自然的能力,而所有这些人类的创造,除了实物遗存以外,都是依靠语言,特别是文字传承的,只有学会阅读学习,才能在继承中创新;
  ●语言文字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新生代只能在继承中成长为发展者;而科学的学科知识,也需要先继承后发展。读书是需要学习的,不会不学而能;
  ●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每位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本学科书籍的责任,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方法;
  ●阅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掌握概念的意义,掌握概念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掌握概念和用概念表征的世界,理解符号世界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复杂关系,是传承文明的前提;
  ●阅读学习,是解决当代中国大班额教学条件下,促成学生异步多样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二要深入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有区别的指导,三要有针对性的评价与考核。这三者,是推广阅读学习的关键;
  ●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在阅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关键是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滞后,限制了许多教师,使他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敢以教促学,以学代教;
  ●从教师有组织有指导的阅读学习,到学习者能够自行选择材料,自行确定学习进度和方式,并自行反馈调整的自主阅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人从自发走向自为的发展过程,或者说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探求阅读学习的规律;
  ●我们说的“先学后教”,就是主张让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教得少一点,精一点,只教学生确实不会的内容。绝不是让学生先学一遍,教师再讲一遍,不是把传统教学的预习当成阅读学习。预习也是一种阅读,其目的是为了听讲,阅读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尽可能自己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力,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够脱离老师,自主的展开学习活动。
  (六)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体验,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
  ●问题是深入学习的开始,是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途径,问题来自联想与思考,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准确的说明了学习与思考、提问的关系;
  ●问题来自事实、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由新认识、新现象与其既有认识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问题。接受(观察、阅读……)信息,多方面筛选分析新接受的信息,再进行联想比较和深入思考,乃至重新观察阅读等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环节;
  ●问题是阅读学习的伴生物,问题也是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伴生物。各种学习活动都可以从问题开始,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关键是要联想、比较、区别、分析,这就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广泛查阅的习惯,有注意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所以,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要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提问,可以从为学生准备问题开始,既要准备针对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准备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要让学生有选择问题的机会。切近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的问题,才是所谓“好问题”,“好问题”也不能普适于所有学生,要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教师提问是为了示范,所以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理清问题的由来,即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围绕问题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或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都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其主要价值在突破难点,且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平,改善其认识方法和态度。缺点是需要大量组织力量和消耗时间较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
  ●要辩证地看待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发现问题需要方法,更需要科学精神,需要破除各种思想障碍,特别是许多学生在陈旧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已经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已经形成不想不问的习惯,就更要从教师示范做起,通过身体力行,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方法传承下去;
  ●以问题(包括系列问题)为核心,去组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去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问题,一定是学生的问题,是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在把新知识与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发生的问题。只有建立在学生真实问题基础上的阅读、探究、体验、讨论等等活动,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
  ●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态度,是中小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七)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特别是学会科学利用互联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资源丰富程度,对资源整合的力度,与教学质量高低成正比。要指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资源;
  ●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从有指导到淡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从具体需求出发去筛选、加工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营造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习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的环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学习者实现发展的需要;
  ●知识丰富而且有导向的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网络环境充满信息也存在大量冗余甚至有害信息,成长中的主体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从这个角度说,学校是引导学生走向网络世界的桥梁,学校教育不会被取代,关键是要培养能正确掌握鼠标的主体;
  ●要重视活的教育资源,重视教学活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与变化性。培植教育智慧,以欣赏的态度处理好教学意外,促成不利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努力把一切问题都转化成师生的学习机会,努力在千变万化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教学工作的方向,是建立正确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促成有效教学的需要。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力量,是他们教育自己和同学的重要力量。一切教育活动,归根到底只有两类办法,一是环境创设,一是示范引领。对于任何一个学习主体而言,其他的学习者都是环境的一部分,这个环境是否友好、宽松,是否能激发起他的学习愿望和进取勇气,都十分关键,所以应该充分动员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同龄人的榜样和教训,也会让学习主体感到亲切而可效法借鉴。从这个角度说,学生确实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八)依据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及时用多种方式给予相应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环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学习是流淌不息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既不开始于上课的铃声,也不终止于下课的铃声,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加油站和整合器,应该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指导和调控作用;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教学计划,修正教学安排,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教案、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计划时,当然应该进行学情调查,应该有预设,但是一位教师往往要教几个不同的班,学生的情况不同,同一个学生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原封不动地执行教案,用同一个教案教不同的班级,都是不可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但有调整教案的权利,而且有依据学生需求变更教案的义务;
  ●一切人都需要真诚的鼓励和准确恰当的批评,儿童少年更为关注教师的态度;
  ●区别对待,要落实到作业考试要求及评价反馈的所有环节。强化纵向比较是鼓舞学生信心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全面深入了解认识学生,发现连主体自己都未充分自知的长处,是激励学习主体自主发展的良机;
  ●批评和惩戒也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价值。随意的或不准确的表扬,不是出于真心的鼓励和赞誉,都不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对成长中的主体,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的关心,真诚的批评,真诚的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表扬和批评都应该讲求方法,讲求准确到位,讲求针对性、准确性。要反对一棍子打死,也要反对“捧杀”;
  ●就教育评价而言,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各有所长也各有所需。就中国的教育现实而言,质性评价,由于对评价环境和评价主体有较高的要求,往往很难在终结性评价或选拔性评价中发挥主要作用。所谓“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其有多少不尽科学之处,它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却是公平公正的最后防线。在社会未有根本改变之前,教育评价很难有根本改变,但是又必须积极尝试改变,因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要为中国的明天做准备。
  四、学校教学必须全面有效,这不但是学校教育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且是教师个人克服职业倦怠、提升专业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没有成功,没有希望,就没有兴趣,就很难坚持。树立全面的有效观,从多个角度看待教学、学习的结果,就会有更多的教师学生体验成功,看到希望,就能鼓舞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坚持去教去学,从而为多样化学习者成长开辟道路。
  谢谢!

   (郭涛老师校对)
 


图为文喆教授为六安二中赴京旅游学习的教师作精彩报告


图为文喆教授和六安二中赴京旅游学习的教师留念合影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7 10:55:04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