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五期>卷首语

墨点浪花 卷舒风云

马育良

  1964年,我考入六安一中高中部,我的几位同窗好友也进入六安二中学习。我有幸从他们那儿知道了《墨浪花》。那时的基础教育正处在建国以后比较正常的发展时期,六安二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坐看云起时,率先创办了《墨浪花》壁报。那时潜心于理科学习的我,怀着对人文学科的那份情,从《墨浪花》那里时时获得一种轻轻松松地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的感受,自此心底也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
  近年来,六安二中致力于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弘扬人文教育的历史传统,《墨浪花》也再度以纸质期刊的全新面貌横空出世。现在的《墨浪花》,已成为全面反映二中教育教学成果和校园文化新貌的窗口,学校的一个品牌,她让我想到湖南教育网的品牌栏目——“朱张渡口”。拜读去年复刊以来的每一期《墨浪花》,我感到每篇刊首语都彰显出《墨浪花》一直拥有的昂然气度和卓荦不凡。而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众多话题下,中外教育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也在师生们大海潮音般的滔滔雄论中舒卷开合;那悠远的历史、繁纷的现实,也一起荡漾在细言絮语之中。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其实孔子早就赞许过“古之学者”的“为己”之学。中国思想讲究“先立乎其大”,这个“大”,就是人之“心性”,现代新儒家牟宗三曾磅礴有力地指出:“此‘心’代表‘道德的主体性’,它堂堂正正地站起来,人才可以堂堂正正地站起来。人站起来,其他一切才可随之站起来;人不能站起来,那么一切科学、道德、宗教、艺术,总之,一切文化都无价值。”透过《墨浪花》,我们充分了悟到这种人本教育精神的历史传承及其巨大魅力。
  准此,今日回望《墨浪花》数十年来的坎坷起伏,我们也便对她多了几分“温情和敬意”。此一番殊多不易,即如龙应台女士关于文明或文化的说解——我们的文明,或者说文化,只是非常薄非常薄的一层,随时可能被恶的欲念冲破。
  非常薄的一层是什么呢?我想,像手捧着的透明的细瓷吧,一不小心就要粉碎。
  “我们只能希望,他们抱好手里的瓷器,不要让它摔下来粉碎;因为粉碎的时候,下一代又得匍匐在地,从掘泥开始。”(《百年思索》)龙应台的这一“希望”,也是我们都有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认为“希望是个好东西,没准儿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永远都不会消失”! 怀着“希望”这个“好东西”,手捧“透明的细瓷”匍匐行进,我想,《墨浪花》人应该也是这样的一批行走在大地上的现代追梦人吧。
  现代社会,做一个聪明人不难,但做一个智慧者却不那么容易,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累积,主体性德性人格的挺立。精神累积,人格挺立,或许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也让人类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这样,我们才可以底气十足地去追赶梦想,去追求和实现更多的创新。追求创新,其实也是古代贤圣生命存在的重要形式,这在孔孟老庄、宋明儒那里均有突破性的表现。此点非本文篇幅所能及,容与《墨浪花》诸君共研之。
  衣襟兜满桃李的芬芳,大地的气息吸满胸膛。已经时断时续地走过半个世纪的《墨浪花》,正抖落一身风尘,从历史的深处走出。我祈望《墨浪花》走得更坚实、更久远,也坚信《墨浪花》人会在追赶梦想中迎来六安二中的霞蔚满天。

  (作者马育良,皖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汉语言文字学、区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曾任皖西学院社科所所长、中文系主任、皖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曾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师院校曾宪梓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并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在海内外公开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或合著9部,其中《中国性情论史》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入选“高校社科文库”。)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7 10:51:5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