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五期>班主任论坛

“感动的眼泪”不是目标

皖西中学副校长   陈明龙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新建民办完全中学,因为办学时间仅有三年,故而生源层次参差不齐,问题学生云集。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特此聘请了安徽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特聘专家范家安教授,对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一场名为“智慧人生、心灵之旅”的讲座。讲座以亲子沟通为核心,桥段设计精巧机智,亲子互动异彩纷呈,特别是让家长现场在孩子的面前做一百个俯卧撑(男性)或一百个仰卧起坐(女性),因为难度过大,家长们本来难以完成,但在“家长不能坚持完成活动,孩子也就难以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压力下,参与互动的家长都咬牙挺了过来,其过程的艰辛让现场的所有师生和家长不禁动容。在范教授的引导下,家长发自肺腑的谆谆叮嘱、学生源于内心的灵魂触动,使得讲座在一片泪眼婆娑中收场。沉浸在现场感人的氛围中,班主任们眉头舒展,感叹着学生终于懂事了。
  在讲座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行为变化的确让班主任们感觉到了惊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班级学生在讲座的影响下,保持着持续的嬗变,班风班貌有了明显的进步,班主任的笑容也在不断地增加。而部分班级的学生却又逐渐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各种各样的违纪行为接踵而至,班主任一度舒展的眉头又回复到紧蹙之态。同样在流下感动的眼泪之后,为什么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发展走向,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班主任,也促使笔者一探究竟。
  通过对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走访,笔者发现教育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同班主任对于学生“感动的眼泪”的理解与处置方式截然不同。在那些向着良性方向不断转化的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眼里,学生“感动的眼泪”只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只是一次变化得以产生的契机,最多也就是教育效果开始产生的起点,它不会也不可能是学生转变的全部。因此,在讲座之后,这些班主任通过让学生写反思周记、开展“感恩”主题班会、举行学生转化典型报告会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和丰富着讲座产生的教育效果,使得专家讲座外在的刺激效应转变为学生内在的矫正机制,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辨别、反思和改进,从而实现了学生变化的持续性和内在性。而在那些出现行为反复的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眼里,学生“感动的眼泪”却成为了学生心灵转向的标志,成为了学生转变的不竭动力,成为了教育效果产生的全部。因此,在讲座之后,这些班主任就坐享讲座之功,既没有引导学生对讲座产生的影响进行内化,也没有通过各种后续活动将学生业已启动的转变之旅加以持续。因而在讲座影响力逐渐消退之后,学生出现转变徘徊之困甚至是倒退也就成为了必然。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句话:“对于人,最难以改变的是思想。”正所谓撼山易,撼思想难。作为学生德育活动开展主体的班主任,要创造一次让问题生感动的机会不难,要实现问题生的点滴变化也不难,但要真正启动问题生内在转变机制,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一蹴而就的。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德育,必须要有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准备和高超的教育智慧与技巧。“感动的眼泪”不是目标,作为班主任,“感动的眼泪”背后的内化和持之以恒的转变才是目标。 

(郭涛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8 09:30:2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