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五期>高考攻略

对2014年安徽高考文综卷第12题的一些思考

历史组    李艳

 

2014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卷稳中求变,既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凸显学生的能力,试卷难度适中,也较好体现了高考试题五年一调整的思路。现就历史卷第12题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以此题引发的思考。

  一、试题解析及设计特点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解析】本题选取“选修一”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与结果影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于官何利”不对,B项错误;戊戌变法:只有103天就失败了,措施废除,不能说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项不正确;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项错误;商鞅变法使秦国基本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

  【特点】第一,从内容看,自2009年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文综卷历史第12题都是以安徽地方史为切入点的命题。如2009年的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的图示排序,2010年安徽六安双墩汉墓出土文物的筛选,2011年安徽境内的历史遗存体现儒家思想的选择,2012年安徽宣纸与行书相结合的邮票选择,2013年以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图考查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而2014年历史卷第12题不再是安徽地方史的命题,首次以选修课历史知识来命题。第二,从形式看,这是一道表格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当多,有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体现了命题理念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二、历史选修课学习与复习策略

  选修内容自纳入高考命题范围以来,约占高考总分的10%,老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复习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关注过多,也不能放弃。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紧扣《考试说明》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它是在21世纪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炉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高考历史卷出题的根本来源。以文综卷第12题为例,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选修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而每年3月初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则是高考的“风向标”,是考生复习迎考的重要指南。我认为其中的考试内容和题型示例尤为重要。例如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历史部分确定了“选修一”五个单元的内容,而12题涉及其中的四个单元,在题型示例中的18道选择题有8道图表题,强调了图表题这种形式试题的重要。

  其次,注重选修知识与必修知识的联系

  选修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展必修课中某些叙述不完整或不深入的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与必修课共同构成高中历史课程,彼此间相互关联而不可分割,所以选修课与必修课学习与复习的有效衔接及深化是必要的。以“选修一”为例,作为今年高考范围的五个单元内容,都与必修课内容紧密相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在“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的背景中提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与“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宋代历史相关联,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在“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中也有一目内容的阐述,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在“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背景中必然提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与“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相关联。所以,选修课的学习和复习不是孤立的,我们要从选修课中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再次,高效学习与复习

  1.做好时间安排

  既然选修知识与必修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我想选修课的学习完全可融入必修课中,这样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应作有效规划。按正常课时安排,高中历史三本必修课内容的教学用三个学期完成,现在加入相关的选修课内容,例如,在“必修三”的“宗教改革”教学中,原来需要一课时,现需要三课时,尽管时间较紧,但只要安排好是可以完成的。到高二第二学期进入一轮复习阶段,夯实必修课知识基础,选修课知识也进行了一轮复习,大约在高三第二学期的3月初,《考试说明》公布,进一步明确选修课考试内容和范围,这样,选修课就进入强化复习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孤立学习和复习选修课知识,也让学生接触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第一题有熟悉感。

  2.注重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就是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网络体系,使历史知识综合化、规律化、系统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选修一”为例,可以进行如下知识整合:古代中国封建性改革(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近代欧洲思想文化的改革(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通过比较、归纳和分析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差异性。

  3.进行表格式复习

  选修课内容看似多且繁杂,学生学习抓不住重点,其实每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三段式,即历史背景、内容和过程、结果和影响,如“选修一”五单元知识列表:

 

名    称

背    景 

内    容

影     响

商鞅变法

铁器牛耕的使用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地主阶级兴起

春秋战国思想活跃

废井田

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

加强集权

行县制等

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庆历新政”失败

富国之法

取士之法

强兵之法

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军队战斗力,

培养人才,但最终失败

宗教改革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天主教会腐败

民族国家形成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马丁•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打击天主教神权统治,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打破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促进思想解放

明治维新

日本幕府统治腐败

国内资本主义发展

外患入侵,危机加剧

废藩置县

殖产新业

文明开化

近代军事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促进日本近代化

戊戌变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维新思想发展

鼓励发展农

工商业,广

开言路,提倡

西学,改革

军制等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促进思想解放,但失败

  这种表格式复习,便于记忆,注重对比,对于考前复习是十分必要的。

(栾宜斌老师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4-11-27 09:41:27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