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五期>成长印象

“致远”逝去的时光

高三理(10) 王成宝

 

那一位曾经作为610寝室的发言人说:“有一天,我们要找人写点什么来纪念那间寝室,那栋‘大庇二中莘莘学子俱欢颜’的‘致远楼’,还有在那一年一起住寝室的那帮人……”

  当年的夏天,我提着一大包军绿色的棉被和一大只火红色的澡盆来到了那栋白色建筑的脚下。我看到的是:同龄人眼中对住校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三年的征战历程的不尽信心;我听到的是:一位陌生的阿姨扯着嗓子喊:“同学们!这是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在那头!”我当时没有太多想法,仅仅是直奔地势较低的致远楼。暗绿色的树枝掩映着入口,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那时,我凝望那块金色铭牌胡思乱想:是指马致远还是“致远舰”或是“非宁静无以致远”?终不得而知。二中的建筑命名总是积蓄着浓郁的文学气息。其实这里学术风也是很浓的。我记得有天晚上,有位老师查寝时还和我们讨论过用哪句古诗来形容微风在夏夜拂来的清爽比较合适。

  为了在班级并未组织晨跑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苦吾心智,劳吾筋骨”,咱们有幸被分在顶层住,然后自然地认识了7个人。就像书里写的、电影里演的那样,7位各有千秋的人聚在一起会有不和、冲撞甚至是战争,当然也少不了成为“花脸”的欢声笑语和交流心得的聊天。

  最先认识的是小春。我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能在洗衣粉的节约使用处打开话匣子,然后再对中国房价的走势进行分析时意犹未尽地结束,而且整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一招非主流的转笔,转得真不算帅。小春有时也会以长者身份给我们灌些心灵鸡汤,我们权作是迷魂汤罢了。钟爱着黑曼巴蛇的那位一直自诩文艺青年,毫无悬念,他后来去了文科班。以前他喜欢买《收获》之类,笛安的书也有涉猎,现在他买的则变成了《篮球先锋报》。像这样,时光能轻易地改变一个人。只是有那么一会儿,青春文学在他一遍遍的诵读下也让我们听得烦了。我从来都不擅长欣赏知名作家的艺术,而文艺青年正在努力。曾睡我上铺的鹏鹏是台“人肉闹钟”,当他苏醒时一排床都会跟着颤,我也会被叫醒。他的那一次生日会终究不算是不落窠臼,不过还是真的快乐。没得过绰号的那位平时在房间里不怎么发言,其实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我不敢”诋毁”他;很有内涵的强哥是强的代言人,不高的个子蕴藏着无尽的能量,考他什么才能让他语塞呢?我现在也没有想好。曾经的寝室支柱如今没什么变化,还在四处漂泊,用接地气的答案应对严肃的质问,然后让我们忍俊不禁。

  有了大家彼此的陪伴互助,即使是在开启住校生活的第一个夜晚就因为供水系统出故障而不得不拿着水盆到楼下盛自来水也不会觉得有怨气。(当然,这不是我假设的例子)幸好,还有人在停水后为我们想办法调水。我记得生活步入正轨后也有停水的情况,当时拿着牙刷的小伙子们可是等急了,咱们听到一位同学从窗口朝底下管理员喊:“包租婆,怎么又停水了?……”当然是不该这样说的,我们的寝室管理员是一位性子温和的老大爷,所以就算要拿他开涮也要喊“包租公”。大爷是个老好人,和电影里的“包租婆”性格完全不同,他没有恶狠狠地回敬道:“水费不用钱啊……”咱们有时候也会把小台灯送他那蹭电,毕竟寝室里的插座只是用来显摆的。我们坐在铁床上写字的时候总会听到“包租公”不疾不徐地进来提醒我们要早点写完,早点休息,有时间把寝室整干净点。还有一个喜欢戴帽子的管理员热衷于走基层,听“群众”心声,因而深得民心。我一直不知道:是谁每天一丝不苟地在入口处的黑板上写上几条寝室通告或箴言?字体不算太漂亮,但遒劲有力,每日都准时更新的关怀让人觉着有些温馨。励志的格言对我们起了多大作用不清楚,“润物细无声”吧!

  查寝对咱们的寝室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老话说:“无酒不成筵,无检不成寝”。想当年我们这七人对查寝室可是十分上心啊!抹布扫帚拖把一起招呼上,最后就差锃亮的特效了。每次走之前都不会忘了把暖瓶从高到矮排列好,把手也是向右看齐,毕竟,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后来,搬到了新寝室楼的顶楼,我才明白夏天是多么难熬。“致远楼”总给人一种“水帘洞”的感觉,湿气挺重,而新寝室却有火焰山的风范。高中学习是用汗水拼搏出来的吗?如果你在那个夏天去我们寝室住一晚就知道了!楼顶积蓄了一天的太阳能在漫漫长夜中肆无忌惮地传送到我们的皮肤上,汗腺超负荷工作也没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睡梦中热醒。有一晚有人用《英语高考必备》当枕头,第二天此君发现书已湿了个透,关键是他睡的还是地铺!那个夏天的温度是对我们意志力的严苛考验,挺过去真的不容易。几个月前听同学说寝室已有了电风扇,我倍感欣慰,可我已经不住校了。

上高二后我们“各自东西南北流”。强哥的热水瓶胆始终没有找到,“栋梁之才”在分别前就说了再见,我晾在窗台的几双绣花鞋垫不知道被哪位“君子”窃走了,很多东西都随时光飞逝,不知道去哪儿了。现在想来那段时间也不免有些蹉跎,我们也走过弯路。我们的班主任曾对我们说:“寝室搞好了,照样住三年!”可是,我们的毅力还不够强大,当初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没能实现。但我相信总会有人记得,我们曾为了在办公室决出寝室长而使出石头剪子布,我们曾在军训期间于铁床上学叠“豆腐块”,我们曾在那长案上与作业鳌战,我们曾一起感伤地听《北京东路的日子》,我们曾在某次大考的前天晚上信誓旦旦,我们曾把文学爱好者从一碟盖浇饭中扒拉出来的酥脆蝗虫用纸巾包好并四处展示(现在物证早已不在但人证俱在)……

  那一年的时光让我们铭记了很多,让我们告别了对困难的幼稚,在实践中学会了感恩和坚持,有了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有人伤心不忘上前拍拍他的肩…… 春去秋来,岁月如歌,三载易逝,劳燕分飞之时也不必担心,我们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飞过天空却没留下痕迹,因为那段时光即使远逝,也会像年华里的一个笔迹,即便没有意义,也长久地、永恒地存在着,更何况那间寝室是见证了我们蜕变之艰辛的“第二个家”。“致远楼”已是过去式,生活则是未来式。“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希望我们这帮人能这样想着,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指导老师:阮敏)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4-11-27 10:35:41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