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四期>园圃拾粹

真爱满行囊

——学习归来话感受

信息组 梅志乐

 

我有幸参加了吉林大学董进宇老师的三天两夜培训课程,感受良多。董老师讲课的内容丰富、实用,风格活泼、生动、有趣。这里我只就他所讲的“爱”这个话题同大家共享。

  我们任何一个生理和心理发育正常的人都有爱的需求。我们在一生之中都需要得到父母无私的爱,年长之后我们更进一步需要朋友的爱(友情),兄弟姐妹的爱(亲情),以后又需要终生伴侣的爱等等;可是我们很多的人,真的不了解“爱”,真的不了解真爱的艺术。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对爱的需求是有两种,一种是施爱的需求,另一种是被爱的需求,两种需求都得到满足的人,他的“爱”的状态才是饱满的,他才有精力和动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反之,只要有一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要去努力对他人施爱或向他人索爱而无暇他顾。这就如同一个人憋了一肚子气他必须要呼出,如果不给他呼出他会憋得难受,而当他长出了一口气之后他又必须要吸气,如果不给他吸气他会窒息一样。此乃是基本的人性使然,谁都无法逃脱这样的规律。

  懂得了这样的基本事实,我们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会豁然开朗。就以我们大人们谈之色变的“中学生早恋”为例,孩子们为何要早恋?可能大家会分析出千百条原因,其实,在我看来就一条原因,所有“早恋”的孩子,他们都因缺爱所以才有这种现象的,除此无它。“早恋”的孩子,他们由于种种原因缺少来自父母的爱。可能有人说天下无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我要说你说得对,但是事情的关键是这种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能否真正地接收得到?如果接收不到,那就等于没有,这样的孩子就会成为“有家的孤儿”。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为人父母者就要反思了,那是因为父母爱的方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了,这里我无力作更多的讨论。在缺爱的现状下,他们“早恋”了,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该被打板子的是我们成年人,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我们真正地做到爱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学生了吗?

  由于我们很多人不了解真爱的艺术,从而也导致我们的很多家庭关系紧张,很多家庭破裂或濒临破裂,而一个不幸的家庭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家中的孩子,他们会因此而缺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的细胞发生问题,最终也会导致这个社会“生病”,从而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

  到底什么是真爱?就家庭中夫妻关系而言,首先是施爱的一方要无怨(对所爱的对象)无悔(对己),因为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情,爱是平等和无条件的,同时爱又是完整地接纳对方的,不论是对方的优点还是缺点,你都要接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你爱他。要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而要接纳一个缺点就不太容易做到了,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习和修炼。同理,我们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也是要无条件地爱他们,原因也很简单:他是你的孩子、他是你的学生。而最要命的一点是“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所以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好心没好报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很多人由于自己付出了爱,因而错误地认为被我们所爱的人也应该一如我们爱他那般地爱我们,而事实是往往我们的希望落了空,于是我们终于愤怒了,大骂对方不是人,长此以往,也就会“当爱已成往事”了。其实,凡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你错了,对方能让你爱着,你应该要对他感激涕零才对。为啥?因为他满足了你施爱的需求,如果没有他,你满腔的爱无处安放,你的灵魂将会为此而躁动不安的,所以骂自己所爱的人“不是人”的人他自己才真的“不是人”,你无权要求所爱的人也要爱你,如果真的按这个法则运行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乱成一锅粥的。所有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爱不是真爱,那是一种等价交换,是一种自私。由于自私,由于等价交换,对方没给予你所想得到的,于是你愤怒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这种只对对方施爱而不求回报的爱可说是俯拾便是,《巴黎圣母院》中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对吉普赛少女爱丝美拉达的爱,我们中国的哲学大师金岳霖对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都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爱的典范。我们“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对全体珍珠生的爱也是只付出不求回报的爱的范例,当然,广大的珍珠生出于感恩之心对基金会所作出的任何回报的举动,那都不是施爱者的所求,是被爱者的主动作为,与施爱者无关。

  行文至此,我想我该结束了,因为关于爱的话题的探讨,各位方家自有金玉之言,我只不过是个抛砖引玉之人,现学现卖的货色当然不能过多造次,以免贻笑大方。如果我的一点感悟能对你真的有所触动,那我真的太感谢你了,因为你满足了我施爱的需求,如果我的呓语引起了你的不快,那么也请你尽情拍砖,不过在拍砖的同时也请你别忘了感谢我一下,因为是我给你提供了尽情发泄的平台的哟!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4-06-14 10:06:38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