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二期>杏苑走笔

童年拾趣

河西校区语文组   刘秀娟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遥远而模糊。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贝壳,一片片,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

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红薯窖,在地上挖个长方形的大坑,有一个床那样大的面积,再用竹竿、茅草、木棍在坑上搭个棚子,呈拱形,红薯窖就盖好了。窖还要安一个门,用茅草垫子盖上封严实。如果要进去窖里必须趴着倒爬着进去,脚先进去,身子再进去,拣几个红薯就要赶紧爬出来,窖里空气稀薄,不可呆太久。可是就是那几尺见方的红薯窖却是我们的乐园,爬出爬进很好玩。

红薯有旺盛的生命力,好养活,人和牲口都可以填饱肚子。剪好红薯苗子,一根根插到田地里,风调雨顺就可以大丰收,乡下人怎么保存红薯呢?一部分存到红薯窖里,一部分晒成红薯干儿。先用刨子把红薯刨成片儿,那两片锋利的刀刃,就像一个巨大的削皮器,约二十厘米。奶奶负责刨红薯片子,把一个个红薯削成薄片儿;母亲负责把红薯片子扔到田地里摊开。那时候田里还没有种上庄稼,那就是个天然晒场。我们这些孩子就负责把晒干的红薯片子捡起来,边捡边偷吃,那是很有趣的活,不累,可是需要耐心。晒干的红薯片子就是红薯干儿,可以保存一年呢,红薯干儿兑水熬成粥真是又甜又解渴。

小时候总是和“拾”脱不了关系,因为饿就总想拾点吃的。大人已经把红薯都刨出来拾掇好了,可是田地里仍会有遗落的小红薯头。我们翻翻挖挖,就像挖宝藏似的,谁挖出来一个就会惊喜万分,好像真挖出了宝物,大人是不管的,他们知道孩子们嘴馋。红薯嚼起来咔哧咔哧的很甜很脆,有时候连皮儿也吃了。我们也挖萝卜吃,青色的萝卜皮儿很厚,剥成一圈一圈的,还不断。我们啃啊啃啊,有时把牙齿都啃掉了几颗。

夏天到了,“割麦垛垛,割麦垛垛”,布谷鸟叫了,嘹亮的声音在天空回荡,回荡,飘扬在苍茫的远方。远方的远方也有布谷鸟在叫吗?我经常呆望着天空,瓦蓝瓦蓝的天,一团团洁白的云缓缓地飘浮着,夕阳的晚霞像火海在燃烧,那是多么无忧无虑的时光。

麦子黄了,麦浪滚滚,一望无边。大人们弯着腰,挥动着镰刀,割,割,割,一堆堆的麦秆堆起来了,留下了一片片的麦茬地。人们把麦子装在架子车上,一层层地堆起来,再使劲地按压按压,拉到打麦场,把麦秆剁成一个高高的麦秸垛。趁天晴,就把麦秸摊开在场面子上,用牛拉着石磙开始碾压,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直到把麦子粒全部压出来。后来村里有了拖拉机,就很少用牛碾麦了。我们喜欢在麦秸堆上打滚儿,那是翻跟头的好地方,比土地松软多了,骨头不会磕疼。

空气干燥,热浪袭人,到处都是麦秸秆的味道。大人们都在紧张忙碌着,只听见拖拉机“嗒嗒嗒嗒”声音,从一家到另外一家。一个村才几台拖拉机,要提前预约排队才行。碾完麦后,大人们就会用扫帚把麦秸扫到一边,用叉子垛好,用木锨趁着风开始扬麦了。金黄色的麦粒一颗颗、一层层堆起来,真是“粒粒皆辛苦”。大人们不怕热,可小孩们已经热得受不了了。这时候,我们多么渴望卖冰棒的人来啊,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一个木箱子,吆喝着“卖冰棒啰,谁买冰棒”。哪有钱买啊,都是用鸡蛋交换,一个鸡蛋两根冰棒,只见那人把箱子打开,再把棉被揭开,就露出用塑料薄膜包裹的冰棒了。那简直就像个百宝箱,再也没有吃过那么甜的冰棒了!

人们白天收割,晚上在打麦场睡觉看护。我们也喜欢凑热闹,有时会遇到蛇,在路上盘成一盘,可终究挡不了我们去麦场的兴致。那时的夜多么神秘美妙,深远辽阔的天空,一轮皎洁的弯月,像水洗过一样干净明亮,我们躺在麦场上,闻着麦秸干燥的芳香,耳边是凉爽的风,还有蛐蛐“唧唧唧”的叫声,夜里的田野是那么安静。

大人忙着打麦子,我们就负责拾麦穗。田间地头,公路上,我们要把一个个麦穗捡起来,扎成把,就像头上扎的马尾一样,那一束束金黄的麦穗就是我们小小的成就感。饿的时候就把麦穗放在手心里揉搓揉搓,“呼”吹一下麦皮,就剩下麦子粒儿了,嚼在嘴里,香喷喷的;也可以把麦穗放灶火里烧烧,那嚼起来就更香了。奶奶总能把小麦做成各式各样的面食,蒸白面馒头,蒸窝窝头,生麦仁糟,擀面条,包包子,叠咸馍。自从奶奶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面食了。

秋风起,树叶哗啦哗啦地响,落了一地。我们喜欢拾树叶子,杨树的叶子很大,把一片片叶子用树枝串起来,就像串项链一样。柳树的叶子很小,我们就用笤帚扫,用竹筐装起来了回家烧火。我们拾一堆树叶烤红薯,烧黄豆吃,挖个洞,把红薯埋好,把黄豆杆堆在上面,点起火开始烧了,“噼噼剥剥”的响,等火熄灭了捡豆子吃。豆子“咔嘣咔嘣”的,又脆又香。

拾红薯,拾萝卜,拾麦穗,拾树叶,小时候总是在拾、拾、拾,好像只有拾点东西才能填饱肚子,只有拾点吃的才会饿不着。拾起来的不仅是食物,还是童年的味道。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21 11:24:57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