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二期>教研阵地

文言文教学三忧

语文组  周力军

摘要:文言文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传承、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文言文教学现状让人堪忧,笔者列举了三个典型现象:文言文诵读之缺,语法知识薄弱,忽视文化层面。笔者在描述现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也谈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语法 文化

引言: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回报,让师生们苦不堪言。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理解吸收更慢,效果实在难以令人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笔者以文言文教学三个让人堪忧的典型现象为例,来谈谈执教十二年的感触,以就教于方家。

一、文言文诵读之缺,堪忧

于漪先生说,语文课从以前数一数二的位置已退居到“小五子,小六子”的境地了。语文课不景气,不被学生家长班主任重视,这种尴尬境地中的文言文更是陷入了绝境,学生学业压力大,不愿意花时间在语文上,更不愿在枯燥难懂的文言文课文上,更别提背诵了。早读大部分时间被英语所占,剩余的零头时间,学生们会去背地理、历史。有甚者还在早读的宝贵时间里刷起了数理化习题,即便学生们拿起了语文书,也只会读那些需要背诵的篇目,而大部分的文言文还是被弃之。课前不预习,课时想顺利按课时地完成教学计划就难了,往往难一点的文言文需要上一周,收效甚微。本来,距离现在生活几百甚至几千年的文章,读起来就有陌生感,现在省略了诵读,文言文学习可谓是越行越难!

当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为了赶进度,我们自己也舍不得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阅读的时间,也舍不得让学生独立思考字词的时间,而是直译讲解出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想一想,让学生多“诵读”,效果是不是会好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姚鼐曾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这些还是很有道理的。学语文就应该通过“诵读”去亲近文本。

当我们孜孜以求教学艺术的同时,不妨留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现以《祭十二郎文》为例,小议自己的诵读教学实践。

(一)“读”

可让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的读,边读边感知节奏、气韵、词采等,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帮助理解文本,扫清字词障碍。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祭文。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也。”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内心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文中第11段“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声调急促,一气贯注,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边嚎啕痛哭,边罪己责己,已经是捶足顿胸,呼天抢地了。第5段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侄儿突死犹如五雷轰顶,先后使用了三个“邪”,三个“乎”,紧跟着是三个“也”,和五个“矣”,大量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语气,也强化情感,使形为散体的这篇祭文,含有韵味,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课前,教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忧伤、哀怨的古典曲子,比如乐器“埙”的曲子,古典有韵味,配乐朗读,会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二)吟

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作品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的朗读,吟咏。《祭十二郎文》开篇一个“告”字是含着眼泪的诉说,时而呜咽抽泣,时而泪流满面,到后来已是悲痛欲绝,在情感的倾泻中,有怀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至文末“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仍是痛苦不已,百思萦集,情不能已,感人至深。

朱熹提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记省察,摈弃心浮气躁,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虚怀若谷地吟诵。”

(三)诵

诵,建议在文本学习完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重实词词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古代汉语知识,也已深度研讨文中凝练的人文思想,深刻的文化内涵后,带着这些学到的知识及感悟到的情感,三读的效果就非同寻常了,某些优美语句,感人至深的片段,启人深思的哲思,可能在这一次诵读中,就会变成“记诵”。如《祭十二郎文》中的“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有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有些同学就能忘情地背诵!

读书就是要读出感情,读出精神,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逐渐品味文中的独特情味,领略文章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才思气质。

 

二、语法知识靠英语,堪忧

一线教师或许都会有这样的尴尬经历: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时,会特别惊讶学生不懂何为状语,何为定语,更有甚者主谓宾都不了解。然后你问他们英语中的状语可明白,他们会回答的头头是道,笔者惊叹:语文还是我们的母语吗?为何语文语法知识要靠英语语法来介绍?

笔者思量,汉语语法比英语复杂得多,学生没有像学习英语那样系统的学习语文。初中高中教科书都没有配套的知识点设计,全凭教师的额外的补充。可是,从小的方面说,高考语言运用题中的病句、文言文、作文都与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大的方面说,语文毕竟有着工具性这一特性,语法不懂,会影响日常的交流、沟通,会影响文化的传承。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语法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有一定量的积累时,可以稍微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法,也可分版块进行,各个突破,降低认知难度。

比如,笔者在教定语后置时,先补充定语的概念,而这一概念也不需要强记理论,只需找个典型的例子即可。如“红色的花”,引导学生明白“红色”为修饰限定“花”的词语,且放在中心词“花”的前面,那么“红色”为定语,顺势要求学生掌握定语的概念,了解现代汉语中定语和中心词的位置关系:定语+中心语。学生下次遇到此类型的句子即可套用,划分语法,分析古代汉语语序。现以“求人可使报秦者”为例分析如下,此句译文为“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的人”,根据“红色的花”可知,“人”为中心语,“可以出使回复秦”为定语,现代语序为“定语+中心语”,而在古代汉语中,位置就不一样了,以现代汉语语序为标尺,“可使报秦”定语位置后移了,变成了:中心语+定语。如此解释定语后置,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再做点相关练习巩固一下。以此类推,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都能迎刃而解。

 

三、忽视文言文中的文化层面,堪忧

2016年,笔者曾于校内执教《项脊轩志》。在这节公开课上,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以“喜”“悲”统摄全篇的组织方法后,最后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评课时,来自合肥一中的年级部主任点评说:“文言文三维:一是文言性;二是文学性;三是文化性。很遗憾,这节课缺少了文化性,文言文的文化性传递的是至善、至美、至亲、至爱的情感交流。此文传递的“亲”“爱”之情,教师却没有提及。而此文打动人心,莫乎情。”于我而言,主任的话如醍醐灌顶,如沐春风。

是的,执教十余年,只顾着“务实”,只注重文言文的文言性,扎扎实实落实语文常识、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默写等。凡是与高考联系的都作为重点来讲。“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殊不知自己就当了这愚昧之人。钱梦龙先生曾指出:“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中国的古代经典,尤其是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中的精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蕴藏于其中的永恒的东西,丢弃了经典中的文化,丢弃了内在的文化熏陶与生命情感的滋养哺育,学生失去了心灵的生命欢歌和享受课堂的文化精神熔铸。这就是没有了文化味的语文课,这就是忽略了文化浸润功能的语文课。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日渐被忽视的文化层面,我们怎么办?

首先,深挖文本。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备,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来汲取精华,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他是一个有政治远见、心胸开阔、以国家为重的爱国者;《苏武传》中的苏武,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的人。

阅读游记类散文,除了感受作者笔下山河的魅力,还要感悟情怀,关注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如《赤壁赋》,那白雾茫茫、水光接天的环境,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箫声,还有那“变”与 “不变”的哲思,更有那身处逆境、仍乐观豁达的情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论述类文言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旨。如《六国论》首段提出“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从赂秦者、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议论兼抒情结尾。作者以古为鉴,议当时政治,有很强的针对性。论证周密,说理清晰,此篇为古代议论文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语文教师需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人生,“学不可以已”,教师要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 

总之,文言文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文言文教学既要积累字词,弄清内容,又要研究手法,体察思想和情感,还要澡雪精神。一节课就那么四十分钟 ,很难面面俱到,如何去把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在这场考验之旅中,我们将何时到达目的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书月.《缩短心理距离,追求“言”“文”交融》

(陈世宏老师  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21 11:16:48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