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八期>走近经典

唱词须以血来和

 

——观《牡丹亭》有感

高三文(11)  黄欣怡

年初热映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使我想起去年欣赏的《牡丹亭》。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员新,舞台新,编排新,观众新,十分符合我们青年人的品味。下面我想说说我欣赏《牡丹亭》后的感想。

  “啊!姐姐!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这是柳梦梅那多情的一问,如此痴心的话,又叫人想到张爱玲的一段文字: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遇见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这样美好的邂逅,在如今也难得一闻,更不必说四百多年前《牡丹亭》的时代。可是,一见钟情,追求幸福的人们眼中也算常事,这么想来《牡丹亭》也只是个爱情故事。但这是在杜丽娘的年代,那时女孩子们的青春画满了格子,一格一格走,不许逾短,四周砌一圈围墙,束缚在小小的阁楼里。被围困的女孩们或许就像西方童话里的莴苣姑娘吧,森林中的高塔,没有楼梯也没有门,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暗暗窥探外面的世界。原本杜丽娘也只能和她们一样,止步闺房,读书也只为相夫教子。幸运的是,汤显祖给了她一个梦,就像莴苣姑娘还有一头浓密的长发,王子顺着长发爬上高塔,柳梦梅折柳一枝顺梦而来。

  梦中所写的男女情欲一点儿也不沦于低俗,“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醉倒了多少人啊!

  梦醒后二次游园,可梦中的场景却杳无人迹,梦中的美好和现实的无助,让她无所适从。“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杜丽娘从此日思夜想,日益消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安意如说:“一遇柳郎,便注定丽娘已不能再活。” 杜丽娘的死,成就了《牡丹亭》中最美最动人之处。相思成疾,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话。

  杜丽娘死后进了地府,阎罗王问她因何而死,杜丽娘将所遇之事说出,阎罗王却斥她说白话:“这世上哪有一梦而亡之理!”可这样痴情的女子,当真一梦而亡。幸而柳梦梅也是位痴情书生。在拾到丽娘的画像之前,他不知道天下有这位女子;在丽娘吐露真情还魂之前,他更是从未见过她。他冒着前程尽毁的风险在黑夜里挖开坟墓抱出一具尸体。他竟然义无反顾地这么做,所以杜丽娘还魂了。

  我又想起梦中他一见丽娘便叫道:“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这是四百多年前喊出的一句“我爱你”,就像宝黛初会时,宝玉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绝无仅有的爱情,这样美好的青春,是年轻人的现在,是后来人的过去。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不妨说是四百多年前被囚禁的人们用尽全力追求的自由。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19 15:21:3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