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八期>课题研究

新教材,新课程,新挑战

 

历史组   郭娟娟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明确表示,2022年前安徽省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使用新教材,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就历史学科而言,于今年新学期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教材就已在全省推开,其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核心素养,总体安排、各有侧重地进行内容和栏目设计,既体现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历史思维的训练。相比于旧版教材,新教材时空感明晰但信息量巨大。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分成两大类,即通史和专题史类。

  通史即《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通史,下册为世界通史,这是历史学的基础知识,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教育课程,规定为必修课。中国通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世界通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都是从人类文明起源讲起 ,一直讲到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史即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供高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择使用,规定为选择性必修课。选择性必修则打破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界,按照时序分别表述中外历史的重要内容。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政治制度史角度分别讲述历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从社会经济生活史角度分别讲述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从文化交流史角度分别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历史。

  新教材围绕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按照时序编排去铺展历史的脉络,以专题方式去呈现和聚焦历史的态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新教材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两大方面的难题:

  一是总体容量偏大,内容涵盖面广。就整个高中历史教科书学科体系内容来看,中国古代史分成4个单元共15课,中国近代史有4个单元共10课,中国现代史有2个单元共4课,另加一个活动课,总共30课。世界古代史分成3个单元共7课,世界近现代史分成6个单元共16课,另加一个活动课,总共24课。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分成6个单元18课,加上活动课总共19课;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分成6个单元15课,另加活动课总共16课;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分成6个单元15课,加上活动课,总共16课。可以看出新教材总量偏大,这会导致教学时数不够,教学时间较紧张。

  二是知识点密度大,叙述过于浓缩。新教材中一些课时的知识含量大,涉及的历史概念较多。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4课介绍西汉与东汉的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有14个、年份8个,涉及的历史概念共有30多个。同时一些教材的叙述是高度概括,每句话都构成一个知识点,却又缺乏具体内容的叙述,显得非常抽象。尤其《中外历史纲要(下)》是世界史,内容不仅体量大且极其复杂,这使得教师教学的难度相比于中国史更高。

  毋庸置疑,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难点使得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尽快适应、熟悉新教材,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历史教师必须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思路:

  首先是把握,历史教师要深刻研读课标,把握课标精神。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有关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标准的具体建议、如关于教学和评价建议等,关系历史教学的基本方向和精神。要上好课,前提是深入研究课标,准确领会课标精神。在此基础上,历史教师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新常态。

  其次是明确,历史教师要明确历史教学的价值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历史教学的任务不是要学生记住繁多的历史知识,而是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历史教学的过程不是围绕着知识进行,而是针对具体任务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历史教学的环节不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而是学生自主参与以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

  然后是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思考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要转变“怎样教”的固有思路,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在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基本体例和结构、分析新教材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整体性、深入性和拓展性。例如在知识点上不要过多地强调知识点的系统性,而是注重点线面结合,使内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具体性与概括性有机结合,即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总而言之,新教材下厚内涵、众事件、大信息、全架构的历史学习内容,给教师的限时教学和学生的快速把握都带来了巨大的时效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做出因应性的变革,在认清教材编写特点的前提下,根据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案的设计,兼顾环节生动与教学时效,提高新教材的处理能力。

 

  六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0年度立项课题《统编教材背景下世界史教学环节设计的时效性研究》(立项编号:LK20035)阶段性成果

(栾宜斌老师 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19 15:14:3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