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八期>教研阵地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地理组   刘洋

 

新课程改革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主题式”教学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将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等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具有较大帮助。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原则

  1.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地理主题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题的构建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学生的自主交流、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以及自主创造等方面。作为地理课堂的总设计师,教师应将学生与主题作为一个整体,自发地创造并完善地理主题,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激发学生提出多元化且具有创见性的想法。

  2.体现认知矛盾

  认知矛盾是学生图式由同化到顺应转变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在特定条件下阻碍事物解决与发展的思维盲区,因此,为了防止学生应用惯性、僵化的思维思考地理问题,教师应设置一定的认知矛盾,即列举出符合地理规律,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矛盾的事物。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主题设计为例,笔者引入了美国加州某一水库由于大旱而向其中投放塑料黑球的新闻事实,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

  3.结合学生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开展地理主题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教师应在主题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例如,在设计“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主题时,笔者结合生活实例,设置了新加坡现代城市的场景,并从气候环境、水资源、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4.强调学科知识多元化

  思维综合必须以知识综合为基础,教师应将地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知识提取出来,形成以地理知识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体系将主题展开。例如,在设计“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主题时,笔者将音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作对比,在课中应用音乐的形式体现不同地域的特点和差异。

  二、高中地理主题的确定方法

  1.综合要素交合法

  如图1所示,教师应根据相应的背景,搜索、列举多种地理要素,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节知识时,引导学生联想到影响城市化的要素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原材料、基础设施、交通、历史、政策等,然后根据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交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确定出主题并解决问题。如土地价格与城市化、交通问题与城市化、自然资源与城市化等。

 

  

 

 

图1  综合要素交合法主题开发模型

  2.信息筛选整合法

如图2所示,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背景,从电影、新闻、书籍、纪录片等多渠道多角度搜集素材,然后,根据课堂具体环节,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再次筛选和改编,在逻辑上串联形成情景,将其整合成为一个主题。以学习洋流对人类的影响为例,筛选的信息可以是“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片段,也可以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新闻,更可以是“秘鲁葡萄酒的产地以及运输”的生活调查,然后,创设秘鲁葡萄酒生产运输的教学场景,并改编形成了以下地理主题,即葡萄品质—运输路程—运输船失事—燃料泄漏—事故解决。

 

 

 

图2  信息筛选整合法主题开发模型

 

  3.层级递进演绎法

  如图3所示,随着主题范围的缩小,层级递进演绎方式下的问题针对性越来越强,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背景寻找一个宏观的地理主题,以《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章节为例,确定出该教学背景下的一级主题为“气候”。然后,根据一级主题提出二级主题。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明确的要求,设计的二级标题数量不宜超过2个,并且不能过于宏观,基于此,该教学背景下的二级标题为“气候的影响”。再次,根据二级主题提出三级主题,如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最后,根据三级主题设计出四级主题,以三级主题“气候对水文的影响”为例,设计的主题可以为河流含沙量的变化、河流自然灾害解析、河流流速的变化等等。

 

 

 

 

图3  层级递进演绎法主题开发模型

 

  三、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策略

  1.主题任务确定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任务应以某一地理项目作为具体内容,而地理项目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项目的目标差异,地理项目可以分为工程、实验、考察、保护、交互等项目。并且在具体设计时,往往是众多地理要素的系统集成,常常需要对多个个体明确分工、综合考量来完成,是根据相关知识和相应数据,通过一个具体的地理项目,让学生分析项目的可操作性、具体影响以及后续发展等,最终发现地理项目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教学目标优化

  以单一一节知识点为内容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已经不能满足以一个单元、多本书、多个学科整合的主题式教学目标,在优化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采取目标分层策略,如表1所示,即从宏观角度出发,首先设计阶段目标,再设计模块目标,最后设计内容目标。

表1

分层种类

概念解析

阶段目标

教科书划分的地理学习不同阶段目标联系起来,统筹编写

模块目标

根据各个独立内容间的联系,整合后形成综合性知识结构培养目标

内容目标

一节课内教师所要达到效果的详细纲领。

 

  3.教学情景选择

  教学情景是课内引发问题和活动的基础,是根据某一地理项目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加工而成的课堂背景,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第一或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设计。其中,前者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导完成地理项目的设计、实施与总结,是教师以学生的行为为主线,及时呈现地理项目背景、目的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后者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和观察地理项目,是教师以地理项目为主线,及时呈现地理项目的数据、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和合作探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主题情景设置并不相互排斥,常常需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混合设计。

  4.课堂问题设置

  课堂问题是推动情景发展的润滑剂,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应从地理项目的整体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综合多种元素进行设问。在具体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设计假设类问题,即通过替换和假设地理项目的时空、人文、自然等条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模拟探究。例如,如果珠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率下降为15%,则该地区的水文会发生哪些变化?崇明岛再过两百万年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是设计开放类问题,即根据对地理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由学生自己预设条件进行解答。例如,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你是否赞成大量农民工进城?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三是设计推理类问题,即根据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的特点以及地理项目的综合要素和属性设置具有推理价值的地理问题。例如,沙特阿拉伯利用南极冰山解决缺水的条件有哪些?如果你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某一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你将应用哪些方法防治沙漠化?

  5.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是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主战场,是教学情境下解决地理问题的探究模式,由于地理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地理项目中的问题,因此,地理活动设计主要为模拟、竞争、合作三种类型。

  其中,模拟类课堂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地理假设类事件进行演示和模拟。以模拟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演示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以及地壳、地幔和地核等结构;竞争类课堂设计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解决某个地理问题进行对抗,然后采用回合计分的形式进行辩论学习。以“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为例,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然后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和监督者,负责计分和辩论氛围的调节,并在辩论结束时进行总结;合作类课堂设计是让学生以小组或整体的形式,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式,完成同一目标的地理活动,其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应用联系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设计“南水北调怎么调”主题课堂活动为例,教师首先给出南水北调的整个流经区域,将全体学生设置为设计组、分析组、实施组,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6.评价反馈

  为了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在组内的个人荣誉感和组内归属感,教师应注意获得的分数、学生的发明、方案制作等依据,在具体评价中应采用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小组互评、档案袋记录、统计得分、教师口头评价、撰写评语、家长微信群、行为观察等方式。之后,通过班会、展览、微信群分享等方式丰富评价内容。

  总之,地理是高中的主要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敢想敢做的实践精神。我们相信,随着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谭永胜老师  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19 15:07:4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