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七期>走近经典

琵琶女不可怜

高三理(7)  孙宏宏

“……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琵琶女轻拨弦线,轻声诉说自己的悲伤身世,引得无数人潸然泪下,而白居易的泪水更是打湿了自己的衣袍。

  只是琵琶女真的如她自己所言那么可怜么?她的可怜又是谁造成的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用生动的文字再现了琵琶女弹琵琶的场景,引得无数人赞叹:赞叹白居易的文字,更赞叹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琵琶女自说年轻时貌美无比,高超的技艺“曾教善才服”,更受到“五陵年少”的追捧。他们争着送锦帛,琵琶女一支曲子得到的红绡不计其数。她用镶金花的银发篦打拍子,碎了也不可惜。人们又赞叹:“琵琶女真受欢迎啊!”

  然而她同时也在年复一年地寻欢作乐,轻松随意地打发着时光。直到弟弟当了兵,阿姨死去才发现自己的容貌已老。琵琶女这种对生命的享乐与放纵是否也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古代女子大多十五六岁就出嫁了,偶尔一位二九年华的少女尚未出嫁,也十分焦急,父母四处托媒人说亲,而那些更大些的不是缺点多多,无人问津,就是因某些缘由耽误了。而琵琶女年轻时有才有貌,“五陵年少”追捧不断,那她必定有许多追求者。只要她家世清白,想必很多人都愿意娶她。但她却一直到年华老去也未曾嫁出去,为什么呢?也许是她想找求真爱,但其中也不乏心高气傲的心理在作怪。认为自己有才有貌,说不定会有有权有势的公子哥来求娶呢!而当时光渐老,她引以为傲的容貌已经褪色,她才慌了神,而以前那些爱慕自己的人都走得七七八八,最后只好嫁给商人作妻子。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从她的话语中,隐隐流露出委屈,对商人的不满,说明琵琶女并不那么爱商人,可是她为什么却选择商人呢?商人与其他追求者有什么不同呢?因为他有钱。琵琶女早已过惯了“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样奢靡的生活。在那些有钱有势的追求者都离开后,她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商人,嫁给他做妻子。

  男人在外奔波,为维持家庭而操劳,夫妻二人一年也只能相见几次。这样的事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而在古代却十分正常。

  官员在外地做官,有时并不会将妻儿接过去,夫妻二人常常分居二地(我认为这也造成了闺怨词的盛行),更何况是商人。商人经常要来回于几个城市之间,奔波劳累,买卖东西,一年也不能回几次家。像琵琶女这样实属正常,而她却抱怨不止。如果她爱商人,就应该理解他,而不是在夜晚向陌生男子诉说委屈。

况且嫁给商人是她自己的选择,如果当初她选择的是普通百姓或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也许夫妻二人会过着或平淡或琴瑟和鸣的幸福生活。选择嫁给商人而孤守空船的悲剧难道不是她自己导致的吗?

  琵琶女的心高气傲,贪图享乐,嫌贫爱富导致了她如今的局面。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由此可见,琵琶女并不可怜,她只是自尝苦果罢了。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03 10:45:2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