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期>走近经典

白衣卿相柳三变

高三文(10)   陈 静

  有人曾把四个情字送给四个诗人,叫“痴情属元稹,专情苏东坡,多情柳三变,深情李商隐”。今天只谈多情的柳三变。
  在封建时代,对柳永的看法似乎很极端,最看他不爽的是清末的王国维先生,他在《人间词语》中毫不客气的评价柳永是“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何止王国维先生,当有人向宋仁宗举荐柳永时,仁宗不屑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于是,柳永自嘲自己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这被当时的清高之人排挤的风流才子,却颇得歌妓的垂青,青楼中曾传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词曲,可见这白衣卿相官场不遇,在烟花柳巷,却是颇负盛名。
  他多情一生,其中一大部分的情,都赋予了宋词。
  柳永开辟了婉约派,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制作了大量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发展了铺设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在词坛上中流砥柱的柳永,却仕途碰壁,被士人排挤。在二次落榜后,别无出路,只得流连于京城苏杭,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
  有人说这是他的不幸,可是对于他个人来讲,这才成就了他细腻多情的一生,才成就了他婉约词宗主的地位。
  纵观当时的文人之词,自诩风雅,不涉俗语,只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看待男女之情,用想象的悲欢离合来代替切身感受,不过是几许闲愁而已。而只有柳永摆脱了士大夫的矫饰作态,他已经不屑于用风雅来装饰自己。从“针线闲拈伴伊坐”、“愿奶奶、兰心蕙性”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其中最朴素的想望与最深切的真实,除了柳永还有谁有资格、有胆量、有才华说出来呢?
  柳永51岁方中进士,但他已不再适合当官,不是年龄,而是心境。在定海晓峰盐场监官任上写下诗作《煮海歌》足已看出他是离不开百姓的,他只愿永远和社会最低层的人站在一起,不论是歌妓,还是盐民。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用此来总结柳永的一生,再好不过了。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3-07-25 09:45:08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