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期>高考攻略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复习和解题能力

历史组  谢  刚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题型灵活多样,新材料、新情景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但是,不管考查形式怎样新颖,都离开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如何在高三一年的时间内实现高考复习效率的最大化,如何在历史考试过程中提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些技巧和方法,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
  善问者,学必善
  学习历史应善问,先问自己,再问别人。在追问中,你才会在历史学习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问什么?对每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在追问过程中一般都要抓住英文里的六个“W”,即:what、why、how、when、where、who,这样才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的真相。让问变成一种常态,让美妙的问丰富历史。

  左图右史,图胜千言
  近年来高考对图片类历史题考查的比重也在加大。这既要求同学们充分挖掘教材中图示的潜在信息,又要有效地利用课外的图示,同时根据教材的体系,自己尝试创新图示效果更佳。
    如《人教版必修三》的“孔子讲学图”,就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孔子在野外的大树下教学,从中可知他教学不受地点限制,这说明在孔子看来,教育应该融入到生活当中;学生年龄悬殊、衣着反差较大,说明孔子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与对面的学生进行交流,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孔子坐于席,弟子跪围于四周,说明孔子在以自己的行为向学生传授“礼”等。
  解答图片型历史题时,要先审图,弄清图片包含的要素和表达的意思,对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其次要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作用,对理解图示寓意、深层次含义和组织答案都是大有帮助的。因此,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数据等关键信息,与教材相关内容挂钩,锁定其时间、空间范围,以准确判断答题的重点和方向。
  挖掘隐性,拓展知识
  当今高考很喜欢考查那些教材里找不到的知识,或者教材中只是简单地涉及,但又没有深化拓展的知识,也就是教材知识点“盲区”,我们将这种知识“盲区”称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已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要对象之一。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提到: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但文中并没有提到这个工具的名称,据史料可知它的名字叫“水排”,而这个名称很多同学误以为是灌溉工具;还有《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有一个明朝的“鱼鳞图册”的图片,此图的右上角有一行字:“洪武丈量鱼鳞图”,但文中并没有介绍“洪武”一词的意思,实际上它是指中国明代第一个年号,时间为1368年—1398年,当时在位皇帝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因此,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要深挖教材的隐性知识,弄懂不同时期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把某一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这样才能做到把教材读懂、读通和读透,完整掌握教材知识体系。
  穿越教材,把握阶段特征
  新教材是专题史,所以要“穿越时空”,定位知识面。教材涉及了大量的时间、空间概念,复习时要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面,通过时空定位,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例如,看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就应联想到汉朝、唐朝、宋朝、明清的相关内容,还应横向联系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制度。又如,讲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就要对明清之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时代特征进行归纳。这样有意识地串联,有比较、有侧重地精读,既把握了历史概念,找出了差异,又形成了有序的知识结构。
  关注现实,注重热点
  我们应关注三类热点:一是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社会保障与民生问题、专制与民主制度的发展变化、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族独立等问题,这与历史学科主干知识联系很紧密;二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和经济危机问题、国际关系与大国强权问题等;三是周年及次周年热点问题,如欧盟成立20周年、新中国“一五”计划60周年、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等。
  我们在复习这些热点时应与主干知识相链接,培养思维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能力。如由社会保障与民生就可联想到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的建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制度和产品分配制度;由“三农”问题就可联想到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水利工程、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等)、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现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苏联(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等。
  谨慎审题,规范答题
  第一、选择题审题首先要看题干: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点的内涵和外延;如果题干材料很多或难懂,有时可以先看四个选项,再回去看材料。其次,审备选项:有些选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或基本常识,可以直接排除;有些选项虽然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也可以排除;有些选项之间也许存在并列、从属、对立的关系,根据情况加以排除。
  第二、非选择题审题
  首先,带着问题去看材料,先进行泛读,了解材料和题干的大意,不纠缠于个别字、词;其次,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看看是独立还是互补;然后标出与题目要求有关的词、句,尽量避免重复;再次,如果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既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又要与材料所涉及的相关教材知识相联系;最后,材料的出处和材料中括号里的信息,不可忽视。
  第三、问答题答案的组织要遵循三个字:“准、全、精”;同时要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不写错别字,不留空白,史论结合。
  第四、解题后要总结,这也是提高做题效率重要的环节。总结的内容主要有:命题者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之处、解答关键、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后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等。同时做题要善于积累,积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二是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集,并经常翻阅复习,就会大大提高解题和复习效果。
  同学们,每天做两题,还能来得及;每天看一课,效果真不错。

(栾宜斌老师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3-07-25 10:53:45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