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四期>历史小论文

千古说曹操

高二文(10)   张黎

  相信大家都曾看过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节晚会上的那一个奥运小品,白云与黑土朴素甚至老土,却总是妙语连珠。
  (主持人问):“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谁?”
  (白云答):“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那可不是跑得最快的嘛!”
  这一问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暂且不论为何有这句俗语的出现,今天,我们只说一说那个历史名人——曹操。
  作为一个文武兼备,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云人物——曹操,又曾被人冠以中国第一伪君子的称号。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在西晋历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里写到曹操年少时期,乔玄、何 能不为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他的过人之处,称其“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此时的曹操,无疑是一个正面人物。
  南朝的《世说新语》,对曹操的态度也是比较客观的,据载:“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大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其中乔玄能够将子孙托付给曹操,足以表明了其对少年曹操的赏识与厚望。
  “治世之奸贼”,似乎并不是一种好话。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赞赏罢,也说明曹操的心机与谋略在其少年时期便已初露端倪。
  上述这些史册记载,都足以证明此时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那么,曹操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
  现有文献中,最早对曹操进行诋毁的是《曹瞒传》,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  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  帽以见宾客。” 
  这段文字就将曹操塑造成了一个散漫轻佻,胸无大志的人。因其出自魏之敌国东吴人之手,其实也确有污蔑曹操的嫌疑。
  曹操形象真正的大坏,实则大约开始于宋朝。据传通达的大文豪苏轼都站在了“拥刘反曹”的立场上,将曹操斥为小人。他在《孔北海赞》中称“曹操阴贼险狠,特鬼蜮之雄者耳”。
  后来,到大儒朱熹,更是破口大骂曹操是窃贼。朱熹的话,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对民间舆情,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那既然朱熹都这样说了,曹操的窃贼高帽自然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再也摘不下来了。
  这样看来,曹操似乎本应是个真君子,死后硬是被一代又一代的文献描述与儒士评论给污蔑成了大奸贼。
  其实,要说我对曹操的看法,多半还认为他是一个英雄。尽管他的确有些阴险狡诈,却也是他作为君主计谋与智慧的体现。
  “割发代首”,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曾听过。
  曹操的马误踏了麦田,按照军纪,这是要被杀头的。曹操本欲拔剑自刎,却被全体士兵的下跪请求制止,遂执意割下头发一束,来代替杀头,遂传为美谈。
  割发代首,一件行军途中的小事,却折射出了曹操严于律已,执法严明的明君形象。
  也曾有史学家批判曹操的举动,完全属于“作秀”,意欲拉拢人心。可大家都知道,古代人们重孝德,认为自己的发肤乃父母所赐,不能损伤丝毫,曹操也是一个古人,想必他的思想也没有开放到要以不孝之罪来“作秀”吧?所以,“割发代首”实际上是他君主气魄的充分体现,敢作敢当且有分寸,有胆量。
  这样的曹操,是个真君子。
  也许你会问,那“割须弃袍”的成语,不也是出自曹操么?此时的他有没有想过身体发肤乃父母所赐焉能轻割呢?
  马超在他的父亲被曹操斩杀之后,竟起几十万西凉兵进攻曹操,并取得了节节胜利。西凉兵乘胜追击曹军,并大呼“生长须穿红袍者便是曹操”。曹操为保命,只得割须弃袍。
  其实若要究其根源,这实际上也是曹操智慧的表现,在那样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割须弃袍,很好地说明了他的处事机警与随机应变。若没有他当时的急中生智,那么他也许会就此死去,历史上也不再有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主。蛮干硬抗只是一种“愚勇”,有时学会退一步,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才会有海阔天空的希望。
  曹操,作为一个近两千年之前的古人,便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正是他智慧的体现吗?
  实际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历史,人们对待那些早已远去的历史人物的态度,也未尝不是如此。赞扬或批判,总是交织而立,于是那些个人物也便因为这些评价而逐渐形成了毁誉参半的形象。
  至于曹操,他的智慧与胆量使他在乱世之中称霸半个中国,人们折服于他的个人魅力与野心,而也将其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逐渐登上权力巅峰的行为视为他阴险狡诈的集中体现。
  或许曹操真的是有那么点阴险狡诈,有那么点老奸巨滑,但在乱世之中,儿女情长都被弃置了,有些真诚美好的东西,也许是他作为一代帝王所注定要丢失掉的。谁又能说这不是他帝王智慧的另一种体现呢?
  东临碣石,沧海逐浪,唯有亘古的波涛将他的壮志不停吟唱;赤壁岸边,春去秋来,曾经的战火在斑驳风雨中被洗刷去痕迹。唯有曹操,一代枭雄伟岸却又寂寞的背影凋落成红尘里一声长长的叹息……
  人们对这位强大君主的评价,还将一直延续,而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恐怕只有千年前的他自己才知晓了。

(指导教师:李艳)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7:10:08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