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四期>历史小论文

被误读的英雄

——袁世凯称帝之我见
高二文(10)  鲍中杭

  袁世凯,一个提及就令国人咬牙切齿的人。他投机革命,阴谋称帝,不得善终,真是大快人心。
  百年后,面对这些民国的是是非非,从千千万万国人的唾沫底下,我不禁又生出诸多新的看法。
  首先,对于袁世凯其人,可以肯定,他并非庸碌之辈。早年,得直隶总督李鸿章保荐,任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他在朝鲜期间除镇压东学党农民起义外,还挫败了多起日本主导的吞朝阴谋。他又多次上书清廷,要求警惕日本将以朝鲜为跳板入侵清国。可是大清国连自己都在列强的逼迫下割地求和,又怎么能顾得上藩属国朝鲜?即便如此,袁世凯仍坚守在朝鲜,日军的大炮甚至都瞄准了他所居住的屋舍。最终,见大势已去,袁世凯只得仓皇逃离朝鲜,返回国内。
  回国后袁世凯即被派往天津附近的小站督练新军,由此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为后来逼清帝退位和同革命党人谈判增加了筹码,这自然是后话,暂且不提。
  青云直上的袁世凯,也生而逢时。作为体制内渐进改革的领军人物,支持地方自治和君主立宪,任内阁总理而统领新政,既得到国内改革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人的支持,也赢得了西方世界的普遍看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就连孙中山也想找他合作。由此可知,清帝退位,创立民国,袁世凯功不可没。
  本来帝制已经终结,共和制度已经建立,而且自从清帝退位到他当大总统的这段时间国内的局势很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总统已经可以号令天下了,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去称帝呢?
  我想,这还是因为他没有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却盲目主观地认为只有称帝才能救中国,身后遭骂也是必然的。
  当时,尽管中国已脱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但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仍旧存在。中国如同一只浑身缠满绷带、双眼迷茫的雄狮,在共和的迷途中彷徨地前行着,忍受着任人宰割的命运。
  是到有人站出来担当重任的时候了。孙中山,不行!尽管他名气很大,但实力不够,而其他人就更不行了。只有袁世凯,身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北洋军阀的首领,只有他有能力使中国改变面貌。
  就个人的看法,袁世凯是不愿让中国被列强所瓜分的。他在朝鲜期间多次上书清廷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那么,他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还有暗杀宋教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站在他的角度,我觉得,二十一条有理由签,宋教仁有理由杀。毕竟日本图谋中国已久,签不签二十一条这事总会发生,但是签约了能拖延些时间。至于宋教仁,在当时可算得上一个知名人物了,他为民主请命的精神也着实令人赞扬的。但处在那样的情形下,年纪轻轻,曾东渡日本留学却又处事乖张的宋教仁自然成为袁世凯大展宏图的绊脚石,不杀他,又怎可在精神上统领国政,图谋发展呢?
  就在为称帝所做的一切因素准备好后,怀着让中国走出困境的想法,袁世凯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立为洪宪皇帝。
  然而随后的事却大大违背了袁世凯的初衷,事先遍布全国的亲信们,手握重兵的军阀们,纷纷弃他而去,以声讨为幌子,军阀割据混战,弄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这一连串的变故让袁世凯从历史的功臣一下沦为历史的千古罪人。八十三天后,洪宪皇帝宣告退位。不久,带着未曾实现的振兴中华的梦想,含着无尽的悔恨,袁世凯在家中抑郁而终。
  回首这段民国的是是非非,我不禁感到无尽的悲凉。昔日权倾一时的大总统,却被后世骂了个狗血淋头。我不禁无奈地诵起辛弃疾的那句词:“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是没有资格对袁世凯妄下定论的,我只能揣测他当时的心境,写下一些自己的杂感,却读不透他心底那犹存的壮志和成事不足的感伤。
  作为一个政治家,袁世凯称帝仅仅是作为一种富国强兵的手段,一种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权宜之计,称帝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目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生逢乱世、孤芳自赏、舍我其谁的英雄。

(指导教师:李艳)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7:07:2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