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四期>教研阵地

对“遗传规律”课堂教学的探讨

生物组 李道兵

  新课程改革后,课程内容更严谨,知识结构更合理,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去适应新课程的内容。因此,寻求一种适合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现就本人在“遗传规律”教学中的一点心得拿来与同行们探讨一下,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四个步骤: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作出假设;③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④得出结论,作出报告。而课本在“遗传定律”的内容设计上正是沿着这四个步骤进行的。如在“分离定律”这一节中,第一步,先介绍孟德尔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的杂交实验过程,并从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即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第二步,就此现象,孟德尔作出了自己的假设,即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三步即书本的第三个子标题——《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第四步,得出分离定律的结论,并发表论文。
所以,在这一章节教学设计上,可首先举一个学生熟悉的科学研究的例子,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的步骤。如对《光合作用生成物氧气中氧原子来源》的研究:

  然后对照书本子标题并结合框架图形介绍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的过程。


 

  这样在很短的教学时间内就使学生掌握了“分离定律”这一节内容的知识框架,而且知识结构非常清晰,理解起来即容易又深刻。
  在掌握了知识框架以后,再细化每一步内容。
  第一步,在观察中,要注意孟德尔为什么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实验材料,什么是相对性状、异花传粉过程、杂交的过程以及杂交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第二步,作出假设中,孟德尔作出了哪些假设?这些假设中关键的一点是第三点: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的一个,要重点解释,因为这是分离定律的实质。最后用图解分析杂交过程,让假设的理论和实验现象吻合,实现对假设的正确解释。
  第三步,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过程中要解释为什么孟德尔不直接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而是用假设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即用假说演绎法,借此介绍假说演绎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直接验证的方法,如用纯合的糯性水稻和纯合的非糯性水稻杂交,其代的花粉粒的种类能否证明分离定律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分析,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最后一步,得出结论已水到渠成,可与学生总结,并可引伸到发表论文不被重视,直到孟德尔死后才被发现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在学习了“分离定律”后,对“自由组合定律”一节的内容教学就容易掌握了,其知识结构跟第一节一致,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
  我们知道,“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总感觉难上加难。不但花费了很多课时,而且总感觉乱而无序,效果不明显,学生学起来也难,理解起来就更难,而上述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这对以后实验习题的理解、分析,对实验过程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遗传规律”内容的学习更能做到知识结构清晰,理解透彻、深刻、运用自如,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课堂效果。

(李向阳老师编审  祝光辉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6:28:3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