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期>教研阵地

地理,中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选学科

特级教师   刘德传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1984年4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经历了九百多天的调查后,提出了一个《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0多个国家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发展,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国情,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努力消除贫困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1994年3月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地理学科应成为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主渠道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球性的公民战略,它的实现必须依靠全民参与。所以,对未来的国家建设者、目前的高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分必要,它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理学本来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有两个显著特点,即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学涉及的自然、人文等各个领域几乎都跟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联。如果我们打开《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的目录,那你就会发现它和我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内容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笔者四十年地理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地理学科是涉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最广泛、最直接、最深刻的学科。“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差异等传统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而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工农业区位因素等经典内容,但也不拘泥于纯人文地理结构,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基本内涵和任务;“地理3”则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等,同样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而且是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可以说,在基础教育所有的学科之中,地理课程是最适宜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能够从全球的角度、宏观的角度、综合的角度、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全球环境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无疑应推地理学科。地理学科应该也能够成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地理教师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切实按照高中地理标准的要求,“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遵守“环境道德”、“资源道德”、“人口道德”蔚然成风,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产生行动。这是地理学科也是地理教师的责任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地理学科真正地担当起“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的任务,实现“从全球的角度、宏观的角度、综合的角度、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全球环境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谭永胜老师编审    陈云丰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0:41:3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