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期>高考攻略

新高考 新思路 新教学

——谈2011年高考安徽历史卷的特色和对教学的启示
历史组    栾宜斌

  2011年的高考已成往事,在各省单独命制的众多文综历史卷中,安徽卷可谓后来居上,匠心独运,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高质量试卷。它创新颇多,处处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对今后的高三历史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深刻的启发。
  第一,以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为指导思想命制的安徽卷,基本覆盖了历史教科书三大主干知识体系,即经济史、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亦可称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改变了过去的通史体例,以专题史的体例表述。历史教材必修1为政治史,其主体是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7、19和第36题分别以法国宗教改革、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古代中国与雅典的选官制度作为切入点,揭示了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历史教材必修2为经济史,第20题和35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和中国农业作为切入点,考查了第二个历史主干知识体系——经济史,说明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势,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上必须依靠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必修3为思想文化史,其主体是东西方重要的思想解放和思想潮流演变,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第12题、第14题、第15题和第18题,分别以古建筑、维新派主张,激进派主张和恩格斯的话作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第21题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为切入点,考查说明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安徽卷共有11道选择题,2道材料题,考查和涉及的知识点不到50个,只占五本教材的很少一部分,说明在知识点考查上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部围绕三大历史主干知识体系命题,强调知识体系的覆盖,说明构筑知识体系是新教材的重中之重。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先后经历了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但命题专家发现只强调知识和能力都有缺点。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命题专家们又提出素养立意,即高考命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还要体现选拔的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命题只有实现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才能与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吻合。为实现高考命题的这一转变,近几年,各省历史卷都做了有益探索,这在2011年的安徽卷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二,从历史观上讲,放弃过去片面重视阶级斗争范式,实现了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全球化范式、文明史范式和生活史范式的交替使用,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前所述,安徽卷覆盖历史三大主干知识体系(亦历史学科体系),即为文明史范式在命题中的体现。因为,必修1政治史——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称为政治文明的演变,必修2经济史可称为物质文明的演变,必修3思想文化史可看作精神文明的演进。从文明史范式角度看,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20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第36题比较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这两题是全球化范式的体现,把历史问题放到全球化视野下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益的历史结论。第35题,考查了中国农业从手工操作(自然经济)向机器生产(现代农业)转变,说明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实现现代化。第14题、15题和第18题考查了思想文化近代化,第17、19题考查了政治近代化,也就是政治民主化进程,这是现代化范式在命题中的体现。
  在今年的安徽卷中,还注重对社会生活史的考查,第12题儒家思想与古建筑,第23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与现代科技的双刃剑,第35题的中国农业发展变化,第36题涉及的教育与参政问题,体现了命题者联系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关爱学生成长的设计理念,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特色。
  第三,除以上两点之外,2011年安徽卷还具有以下两个新特点:一是主客观试题全部选用新材料,二是把图片(实物图)、漫画、地图、表格、柱状图等融于文字材料之中。如第12题用图片考儒家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第13、19题利用两幅漫画,分别考查对中国古代文人画和德意志帝国议会特点的理解,第16题用一幅地图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滇缅公路,第20题柱状图分析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第35题材料二利用表格考查中国农业现代化等,总计6小题,共30分,力度之大,在各省高考历史卷中绝无仅有。因为各种非文字材料的运用,不仅使命题形式活泼多样,而且更能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更能体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三年来,唯有安徽卷做到了这一点,实属不易。
  第四,由于时代和应试教育的局限,当今的高中生是看着动画片和享受快餐文化成长的,远离名著,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和人格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今年安徽卷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出自或涉及马恩经典著作和史学名著。如第18题、第35题运用材料考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两个原理: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20题、35题、36题,分别引用保罗肯尼迪的《大国兴衰》、《后汉书》、《新唐书》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中外史学名著里的材料作为切入点来命题。这一特色使今年安徽卷彰显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
  综上所述,今年安徽卷是一份高质量、有较大难度和颇具创新特色的试卷。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建构有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减少无用功。安徽卷覆盖三大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构筑知识体系和深入挖掘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基础,使学生把知识点和知识线索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高屋建瓴,驾驭教材。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多种史学范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论证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在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方面,必须把材料教学贯穿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使教材分析、材料创设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多从经典著作和史学名著选材命题,注重试题的原创性。在试题设计上,所选材料应与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及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体现出对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视和人文关怀。

 (栾宜斌老师编审   马兆庆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0:40:4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