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期>高考攻略

浅谈高三政治复习方法

政治组   邓小慧

 

新一届的高三学子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才能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我们师生都普遍关注的话题。我想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历年来的高考,基础知识都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基础知识的复习特别要重视教材,所以,“ 回归教材”是许多教师对学生复习时的要求。但如何回归教材?单纯把课本拿出来反复读、看,效率低下且令人心烦,这就需要同学们从学科思想的高度来回归教材。考试看重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主干内容。以学科思想为指导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回归教材过程中取其主干,读出最精练、最浓缩的内容,从本质上发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大脑的记忆系统中储存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点之间清晰分明的“学科知识结构”,最终把书读薄。

  例如《政治生活》(思想政治·必修2)的复习思路,可以按照政治活动的主体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系统复习。

  主体一:公民。我国公民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在参与政治生活中遵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主体二:政府。通过对政府的性质、基本职能、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主体三: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比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地位、职权上的不同来学习这一部分知识。

  主体四:中国共产党。重点复习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执政方式和指导思想。

  主体五:民族和宗教。重点把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主体六:国际社会。结合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复习国际社会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相关知识点。

  围绕这六大主体就将政治生活的大部分考点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同时对其他考点再做必要补充,就能让同学们在高考中做到随“点”随“到”。

  二、联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是复习的主线

  1、什么问题才算是热点问题?

  对近几年高考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②给人类以惨痛回忆和教训的重大问题(如地震、海啸、雨雪冰冻灾害等);③中国社会的热点事件(如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等);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如载人航天等);⑤能够运用学科原理解释的现实问题(如物价、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与这五方面相关的时事热点。

  2、如何看待热点问题?

  纵观近几年的文综试题,可以看出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高考文综考试不但不回避热点,而且迎着热点上,突出现实性、时代性,是文综试题的一大特点。但是,我们在文综试题中,又很难看到纯粹、直接的时政理论考查,社会热点在试题中的介入方式已更加隐蔽、巧妙,一般都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外壳或背景,突出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重组、整合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高三同学对时事热点复习很有必要,但同学们千万注意不可就时政而单纯复习时政,而应该将时事热点梳理、归类,回归教材,结合教材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加以分析,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热点问题的复习需要注意什么?

  ①立足于学科知识与热点有关的内容复习。不能淡化与热点问题有关的学科知识、原理的复习,忽视了热点问题真谛。不管情境材料如何变化,最终落脚点是在学科内容上;②思考问题角度要新。复习中对热点问题可能命题的侧面,思考要新,不能落于俗套;③热点问题的答案以教材为中心发散,回答“热点”设计的题目时,其答案要回归教材,尽可能用教材上的语言答题,要用学科术语;④要把热点问题复习融入平时复习中。

  三、加强主观题答题方法的训练,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在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中主观题通常占总分的50%以上,主观题的答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考生考试成绩。同学们在主观题的答题方法、思路、技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平时的主观题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

  审题要注意三点:

  (1)审清设问。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

  ①看“对什么问”,即对材料中的哪一个部分发问。

  ②看“在什么知识范围内问”,即明确设问限制的知识范围。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其设问限制的知识范围往往是比较明确的,如“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等。

  ③看“问什么问题”,找准设问的方向。审慎选择适用原理,完整表述原理内容,恰当使用政治学科术语。

  ④看分值。审查该题或该问的分值大小,从而决定答题的繁简。

  (2)审材料

  ①对材料(包括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和寓意,归纳出理性的认识。

  ②找关键词句。材料中会有一些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这些词句实际就是我们解题的“题眼”。

  (3)寻论点和论据

  就是把审设问和审材料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图表题,是常考的一种题型,审题时首先要看图表的标题,它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其次看图表内容,对于数据要进行纵比或横比,对于一些特殊年份要敏感。最后,如果图表题含有“注”,一定不能忽视,“注”中往往包含了重要的信息。

  例题:

2007年七月份我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统计。

 

 

 

2007年七月份我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统计。

 

 

 

指标

 

 

 

 

时期

GDP(今年上半年)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7月份)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今年7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今年7月)

 

同比增长

11.5%

26.6%

18.48%

5.6%

  注:今年以来,CPI已连续5个月同比上涨达到3%以上,偏离年内控制在增长3%以内的目标。央行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调查者预计物价趋升。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分析:通过对图表内容中“指标”、“同比增长率”的比较及从“注”中提及的“有超过半数的调查者预计物价趋升”获取的信息,可以得出“材料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偏快,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水平较高,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在逐步增强”的结论。

  2、组织答案

  ①观点(或原理)与材料挂钩。即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观点与材料互相游离,导致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②做出结论。可用“因此”、“所以”、“综上所述”等标志性字眼略加概括和总结。

  ③答题时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每段开头要用(1)、(2)、(3)等数字标注清楚,并规范排列,字体大小适宜。这样做,既是答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可使阅卷教师产生美感和愉悦感,提高得分率。

  以上所述仅是个人对政治学科复习的肤浅认识,希望对广大同学的复习备考有一定帮助。

       (胡兴强老师编审 林轶凡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0:39:4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