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六期>刍荛之论

读《看见》

高三文(5)  陈晓玉 

从一个新闻工作者到新闻聊天人。

  我很在乎里面有过这样一句话:“当问及做新闻你关心什么时,我说我关心新闻中的人。”

  这本书描写的是很简单很平凡的新闻事件,作者柴静从把新闻工作这份职业看成了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时起,她反而不在乎电视荧幕上的自己的形象,她更在乎这个访问我有没有帮助、倾听当事者的内心,这一个个事件,没有标志性事件,更多的是留给我们强烈生命印象的人。

  柴静将自己所工作的真实过程完全地记录在这本人生回忆录上,她或许认为这些就是流淌着的记录,可以从她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被这些给冲刷了:这些人这些事也让我对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各类大事件到不起眼的小事件,柴静把她的工作过程这样地表现表达出来。让我记忆最清楚又反而模糊的是里面五个孩子连续性服毒自杀,更多的时候柴静并不是为了采访而采访,把这一个个刚从死亡线上走一遭的孩子们问得无路可逃;从她的了解与交流中,她获取更多的是这些年幼孩子的灵魂深处的东西。他们非常脆弱但又那样可悲,这些孩子,因“那友谊那爱情”让自己这么小的心灵要承受如此大的无奈。双城连续服毒事件,更多人都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只觉得这些孩子无知,但我从柴静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反而更加了解了他们的内心,明白她们小小的心灵里所承受的那丝丝现实状况。

  我喜欢柴静也正是因为这本书,她并不是把新闻工作者当作一份职业,每天做完采访什么的就结束了,更多的她把这些看做她的生活,这些发生在她身边的生活,她更加愿意接触了解这个生活。

  还依旧只知道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所得到的最大感触。把生活当做“人活着在度过”,希望做任何事情,做任何工作时,也是在做“生活”这部剧的主角时,我更加应该注重内容,而并不是主角身边上的布置与主角身上的服装。

  《看见》让我看见了生活,看见了柴静,看见了内心。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02 16:25:07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