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九期>教研阵地

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法

历史组  马兆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些老师认为:一堂课只要把教学内容吃透了,把教学目标确定了,基本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又选择了适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要想有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我们还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案例中发现其作用。

  这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堂导入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巴黎圣母院》电影剧照和《欧也妮�葛朗台》中暴发户葛朗台的插图,请学生介绍这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学生甲介绍:爱斯梅哈尔达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他奇丑无比,后来又因巴黎圣母院巨大的钟声震破了耳膜,成了聋子。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

  学生乙介绍:《欧也妮�葛朗台》刻画了一个贪婪、吝啬、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三大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

  然后我提出讨论的主题:《巴黎圣母院》和《欧也妮�葛朗台》,作家塑造的人物有什么不同特色?从文学角度谈谈代表什么不同的流派?

  学生讨论:《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希望和意愿,一步步走入人类文学发展史的情景中。

  这就是情境教学的先进之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很好作用。它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使学生能够把抽象理论形象化、理论知识感性化、复杂事物简单化。正如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其实,在高中历史的情境教学中,“情”和“境”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情”侧重于情感的激发,“境”侧重于形象的描绘和场景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例如我在上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是这样做的:

  播放歌曲:《公元1997》。

  设计问题:这首歌曲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愿望?

  学生回答:盼望香港回归。(这样学生就被带进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提高了兴趣)

  教师总结:是啊!正如歌中唱到的“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一个世纪的沧桑,一个世纪的期盼,香港是中国近代历史耻辱的第一块印记。收回香港,血洗国耻,更是几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不灭的理想。歌中的期盼,如今已变成现实,香港已经回归十多年并发展得更好,但当年香港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今天,《鸦片战争》这一课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去翻开1840年那段沧桑的历史。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愿望,以获得“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在日常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情境化设计的同时,也非常注意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价值性,力争避免无效的情境化设计。为此我把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设计总结为以下四点:

  1、注重生活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例如我在上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我由电影《孔子》引出课题,这是一部当时热播的电影,不少同学都看过。影片的主角虽然是孔子,其实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像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个年代,是我国思想文化的一次大解放,无数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它是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样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上来。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2、注重学科性:例如我在讲述“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时,首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一起》图,然后设问:俾斯麦的主张主要是什么?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初中知识回答;然后,我总结并指出德国统一是帝国建立的前提。这样,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人入手,了解德国统一和帝国建立间的关系。所以,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一定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3、注重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我在设计:“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时,做了如下设问。问题1:美国独立距今多少年?其标志是什么?(帮助学生回顾初中知识),创设情境:独立后的美国状况(提供材料)。问题2:美国独立了,获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刚刚成立的美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这给当时的美国政治、经济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3:如何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呢?新的国家政体应该采取什么模式呢?情境创设: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理论来源。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用多媒体放映)——历史借鉴。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课堂教学设计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4.  注重情感性: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例如,我在讲述“日军的滔天罪行”这个问题时,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资料:影像资料《南京大屠杀》图片资料《日军“扫荡”后被毁的潘家峪》 、史料《日内瓦公约》 、图片“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和“福田康夫访华”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依据史实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国家与民族都应正视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人性与善良的情感,树立了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信提高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遵循新课改的精神,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栾宜斌老师  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5-10-27 10:12:25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