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二期>高考攻略

高考地理复习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理组  刘晓亚

 

对于高三文科学生来说,明确地理高考的考试范围,复习好地理课程(初中四本书、高中必修课三本书、高中选修课两本书、安徽地理),迎接明年六月的高考至关重要。怎样复习好高考地理的十门课程,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明确《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整合教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显著的特点。高中地理课程(含必修和选修)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即初中四本书)相衔接,无疑是高考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高三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初中区域地理侧重于“地”,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特点,即“有什么”“在哪里”,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理”,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等,即“为什么”。因此,高三学生在复习地理时,应按照教师的要求整合好初高中地理课程(含选修内容和“安徽地理”),抓住学科的主干知识,这点非常重要。例如2012和2013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均涉及初、高中地理包括安徽地理的重要内容,考查的均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与区域、安徽乡土地理的内容。考生如果做好地理知识的整合,真正理解“地理课程标准”和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这样复习好地理知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必须高度重视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三文科学生应该深知:地球和地图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尤其是地图成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根据经纬网判断经纬度位置、时区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测算、比例尺的换算与地图上方向的判定、常见图例的判读、等值线地图的判读等基本技能一定要掌握。至于世界典型区域如重要的海峡、运河、交通线、大河与三角洲、主要国家的农业区、工业城市、重要山脉、气候带的空间位置与范围都应该掌握。对中国典型区域包括安徽在内的主要地理位置和范围则更要清晰。总之,对高三文科学生来说,头脑里应装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包括安徽地图,这样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才能得心应手。

  三、必须熟练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

  高三文科学生必须逐步熟练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学会用它来分析、推导其它地理事物的形式、发展、结果与特征。例如因为地球公转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的四季更替规律;根据气压高低及变化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及其天气特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洋流和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农业发展的区位理论分析农业发展的条件与方向;根据工业发展的区位理论和布局原则确定企业的具体布局;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判断风向、河流流向、洋流流向、地形种类和坡向等。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高三文科学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如果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不透、没有真正熟练掌握,即使试题难度不大,考生将是失分严重。例如安徽省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11个选择题中有地理图表7个,有关安徽内容占12%,题目难度一般,但需要考生只有在弄清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情况下才能分析透彻,抓住实质,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四、必须进行知识串联,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

  考试说明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高考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要求很高。

  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地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不注重思考和理解,没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没能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不会进行知识的推导和迁移,即使花费了不少复习时间,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所以高三文科学生应注意在复习地理现象内容时,要学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和解读;反过来,复习相关地理原理性知识时,要学会用实际的地理现象加以验证和落实,善于进行知识串联,做到前后知识的关联。例如必修一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之间的整体性关联就是这些圈层通过内在的循环能够体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从而使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联系。例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地理知识也存在整体性。这一节课本内容的编排是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分开来阐述,而对高三学生在后期复习中可以学着对教材进行重组,即河流上游因地势落差等因素,既存在着向下和溯源的侵蚀地貌,同时在山口位置还形成了洪积一冲积扇等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中游地区既存在着凹岸侵蚀地貌也存在着凸岸堆积的河漫滩地貌;而河流的入海口处以堆积地貌三角洲为主,同时也存在着侵蚀,只是侵蚀微弱而已。2012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最后一题综合题(24分)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就是着重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和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题目如下: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       ,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上述这一高考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获取文字和图形中的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和分析,阐释地理规律和原理,用科学的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和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第(1)小题,学生可以根据图中所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A地为林地、B地为耕地,结合断层陡坡(答题的关键信息)的范围和山地、河流的分布和流向以及湖泊的位置,调动所学的内外力作用知识,可知A地的地貌是断块山,B地的地貌是洪积一冲积平原。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地的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一侧的岩体形成断块山,下降一侧的岩体形成谷地;同时外力作用对其进行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第(2)小题,考生应该知道材料中的“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些描述都是考生答题的重要信息。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地表多河流、湖泊。所以“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首先是导致耕地、湿地的减少,从而会对农业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大规模住宅的建设,必将带来当地人口的增加,这又导致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进而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大理古城的保护,直至人地关系恶化。

  可以看出,这一试题设问主要以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为起点,以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性(整体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视角独到,立意高远,既考查了地理原理,又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五、应当关注全球性的自然事件与社会热点

  从历年全国和安徽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从来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全人类关注的自然地理事件和社会地理热点始终会从不同的形式出现。许多历史上出现的事件至今仍给人类以深刻的记忆与教训。例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和日本东京的核泄漏、核污染事件,地震与海啸等。有的至今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枯竭、森林退化和物种灭绝、河流污染和海水赤潮、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问题、城市化及其环境问题、美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等等。

  高三文科学生都应该从地理学综合的角度上学会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运用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分析、解答问题,抓住要点、规范答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谭永胜老师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4-05-09 09:28:4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