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七期>家庭教育

做个母亲不容易

语文组    孙家甜


 

  高中语文课本有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弗罗姆说:“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遇到的种种困难:。”
  母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母亲本身的生活状态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就像孵化幼雏的温度。所以,一个母亲一生中必须要修炼的是自己的“温馨度”,是她自己的状态的“温度”。这两个“度”是“养”孩子的最佳状态,种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养心就是让孩子有安全感,让孩子内心宁静而有力量。母亲给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一辈子做人和生活的基础,孩子在0-3岁安全感得不到满足,长大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可能出现困难,学习时注意力可能难以集中,遇事时应对和冲劲可能不够……
  母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养护孩子的心,不过我认为这几点尤其重要。
  1、母亲的情绪
  女人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有了这根“神针”,才有家庭,才有一个井井有条光亮鲜活的家,女人天生是家的动物;女人的情绪更是决定着家里的“温度”和和谐度,女人是非常感性的,有不满和担心就会化作没完没了的唠叨。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人,她就是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时候她最好是少有激烈情绪的,内心是宁静的。
  相信生活、内心宁静的母亲是最适合“养”孩子的水,她与孩子能保持着天然的母子连接,孩子回到家,见到妈妈,身心马上就能放松下来,感到舒服,即使在外受点小伤也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不至于累积成痼疾。母亲给孩子的这份情感,对孩子来说是成长的能量,它能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唤醒孩子内在的自主意识,点燃孩子内在的学习热情。
  相反,不知道“养”孩子心的母亲,往往关注孩子的外在表现和得失,孩子回到家,急着问的是考试成绩,急着说的是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如何好,急着满足的是孩子的物质要求。时间一长,天然的亲子关系就会蒙上功利的污垢,接下来就是关系的疏离,再接下来也许是母亲对孩子的抱怨,孩子对母亲的躲避。我遇到的案例中就有孩子从不跟母亲交流的,有叫母亲做好饭后离开自己独自吃饭的。这些孩子看起来很不懂事,其实他们的内心是蜷缩着的,是不断斗争的,一个在最亲的妈妈面前都不舒展的心灵,他的生命花园一定是荒芜而缺少生机的。
  2 、母亲的说话语气
  跟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妈妈,她的语气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智商、 情商、 气质和修养都有无法估量的影响。《伊索寓言》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好多人都看过,太阳能打败北风,就是用温暖的阳光来显示自己力量的。如果妈妈能用让孩子感到温暖舒服的语气跟孩子交流,我想孩子也会像故事中的行人一样脱掉包裹自己的厚厚“衣服”,向妈妈敞开心灵,孩子的心灵就是舒展的。
  我们来看看中国父母口头禅,这是网传“中奖”的:
  “哎呀,怎么那么笨。算了,我来做!”(急躁,不信任)
  “你就不是做某件事的料!”(否定,不信任)
  “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赶紧做作业!”“快看书!”(命令,不尊重)
  “叫你平时好好学习你不听,看,考砸了吧!”(教训,不是鼓励)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他怎么怎么好。”(比较,打击)
  那么妈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呢?妈妈的语气最好是信任的,尊重的,商量式的,充满赞赏和鼓励的。
  3、母亲的爱
  孩子一出生就与母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孩子爱母亲仅仅因为她是自己的母亲;而母亲爱孩子会随着孩子的长大附着很多条件,比如要孩子乖巧懂事,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总感觉到自己要符合母亲的要求,才能得到她的爱。
  母亲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心灵成长最好的营养,也是孩子自信的源泉。虽然一个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很多因素,但是母亲无条件的爱和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性的。做母亲的知道,婴儿吮吸足够的乳汁就能安心入睡,同样孩子得到母亲充分而又无条件的爱,就能信心满满地奔向他的人生目标。
  母亲的胸怀对孩子来说相当于蜗牛的壳,是孩子稳定的“后方”,在那里享受到充分的爱,孩子的心才踏实,才敢把触须伸出壳外,才能专心致志地发展自我,才能集中精力去探知外面的世界,才能在探索中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相反,感受不到母爱,或者得到的爱不够的话,孩子的内心则是匮乏的、焦虑的,潜意识中他一直在寻找那份满足,时刻担心被抛弃,因而他就没办法集中本身的力量去发展自我,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他的表现是向后退缩。
  因此,母亲对孩子的养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更高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滋养。而要养护孩子的心灵,母亲自己的情绪要稳定,心胸要宽广而富足,跟孩子沟通的语气要温婉。
  读到这里,为孩子操劳的母亲们也许有点愤怒:这对一个母亲要求也太高了!是的,作为一个母亲,我知道大家工作和家务都很辛苦,要操心的事很多。可是没办法,做了母亲就应该负起为人母的那份责任!最近我遇到一个高中的大男孩,表面上的问题是不想上学(成绩很好),害怕跟自己名次上下的同学超过自己,回到家就想发火。问题的背后却是一个独自苦苦挣扎的心灵,他的内心始终处在“饥饿”状态,因为幼小时得到的爱不够,潜意识里总是感到世界是不安全的。担心被伤害,被抛弃,他不敢跟同学交往,只能顾影自怜。再加上这份不安全感时时袭击和困扰他,影响他的学习,在他的心里又多了份纠结。
  看到这个被问题折磨而又无辜的孩子,我想每个了解了真相的母亲都会动容的,都愿意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都愿意学习提升自己的。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10-17 16:50:14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