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一期>高考攻略

近几年历史全国卷的特点和命题趋势分析

历史组 范大美

2015年10月在淮北一中聆听了河北正定中学董志伟老师的高考分析,现将个人认为颇有价值的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全国卷的难度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启示:难度系数:保持稳定,0.5-0.6

  2、新课标全国卷与安徽卷试卷结构对比分析

  (1)2015年全国Ⅰ卷试卷结构

  (2)2015年安徽卷试卷结构

  3、新课标全国卷近二年高考真题的特点

  (注意:以下计分由于知识点重叠,所以分值有超出100分现象)

  (1)从内容分布上看

  (2)从题目和知识点联系上看

2015年全国I卷

2015年全国II卷

  4、2016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向分析

  (1)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落实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趋向。

  纵观近三年高考,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或难或易的试题多,难度适中的试题少。

  从2013年开始,高考历史选择题发生了明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脱离教材”走向“回归教材”。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几乎所有选择题都与主干知识联系紧密,这提醒我们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深挖教材。

  (2)试题还将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尤其是与中国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

  2013年以来,高考全国卷历史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长效热点。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40题,通过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突出创新,体现出“古今贯通”的特点。第41题通过考查有关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折射科技创新。选修一隐性考查“亚投行”。

  此项趋向体现了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但考查角度将是隐蔽的、多样的,如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重点关注社会发展、转型与大国崛起、反腐倡廉、科技进步、海洋权益、三农问题等。

  (3)注重史学素养和史观的隐性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同时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

  (2015年文综全国Ⅰ卷第28题)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D)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4)题目材料的阅读量大为减少,尤其是选择题,目的是加大学生的思考量,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将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方向。

  (5)40题还应以常规思路命题,设问2—3问。可能与社会热点相连,如抗日战争、社会转型、反腐倡廉等,但会是隐性考查。

  (6)个别试题还将更具有开放性,把历史学科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如41题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依然存在很大变数。41题是“试验田”,今后还会变,但方向不变,即能力、素养考查不变,可能会突出政史地结合。

  2016年41题还会变,有可能会是以下几个方面:大事年表(土地制度、抗日战争、社会转型等);观点评述(史学某一领域发展) ;表格对比(中西对比)等。

  (7)“左图右史 ”,突出史地的结合。这方面2013年较突出,2014、2015年不突出,但今后类似的高考命题还会出现,材料可能会多种多样,也可能会出现政史地的结合。

  (8)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其采用的新材料和营造的新情境将更具人文色彩,考古发现、馆藏文物、影视片断、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人物言论摘录、电影戏剧、名著、图片漫画、票证、标语、口号、广告、路牌、印章、纪念章、纪念碑、餐具、服饰、谚语、儿歌、俚语、外来语、新词汇、网络语言、对联、建材、民俗、观念等鲜活素材,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载体。

  (9)选做题仍可能远离教材,但不可能脱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46、47题有可能与教材有一定结合。

(栾宜斌老师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6-07-01 11:10:1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