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四期>个性飞扬

生与死

高三理(16) 方沁

曾经看过一幅奥地利画家的画《生与死》。图画的一边,是鲜活的人,挤在一起,而另一边是骨骼,是阴森恐怖的十字架。我现在16岁,对生与死并没有什么太过于深刻的理解,认为那不过是一座奈何桥的长度,喝下孟婆汤后,是两个世界。

  曾经参加过一个乡下亲戚的婚礼,热闹无比。整个村的人都在那里喝酒划拳,不亦乐乎。隔壁的堂屋里,搭着简陋的塑料雨布,一个女人和两个小孩子跪在布前,面前一大堆的纸钱。孩子的爸爸,女人的丈夫,前天晚上因急性糖尿病被送进医院,再也没有醒过来。凌晨时,男人的尸体从医院里被运回,仅一墙之隔,隔开了无边的夜色与灯火通明,也隔开了令人沉醉的欢笑和让人心碎的呜咽。

这太过于残忍,以致我在婚礼未结束时就逃离了喜宴。按照乡下的习俗,丧事避让喜事。但这避不开去埋藏冰冷的尸体,避不开人与人的悲欢本就不相通的事实。鲁迅说:“湖上船里有个女孩死了父亲,呜呜地哭,楼下一家在放留声机,隔壁人的妻子已经病重了,我只是觉得很吵。”我不觉得吵,只觉得恐惧与冰冷,一直寒到心里。

忽地发现市人民医院附近有一家搞丧葬服务的小店。我可以想像前去看望病人的人从这里经过时会有多么窒息。我们怕,怕下一秒钟就再也见不到至爱的人。是的,在死亡面前,我们都是不折不扣的懦夫。人民医院附近有水果店、饭店、医疗器材店……烟火气息,让人觉得每个人都还好好地活着。只有那家店,最残忍的家伙开了它,他要么麻木,要么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死亡。

有人说,人死后的魂魄像一张淡淡的素描纸,在他生前的地方流连忘返。但愿这样,至少生命不会消失,只是换了另一种存在方式。生与死,到底是不是只有一座奈何桥的距离?人的一生太长太长,我们不停地遇见,不停地忘掉,最终走向那方矮坟墓。生与死本就不一样,人与人就自然不相通,失去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感,大抵是人生的一场必修课。

我活着,我正走向死亡,这没什么可回避,也没人比我更清楚明白。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4:45:0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