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三期>园圃拾粹

家庭教育要悟道

语文组 孙家甜

作为一名从教数年的一线教师,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年跟青春期的学生接触,最先从学生写的周记中读到他们的心声和困扰,诸如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学习压力、无处倾诉、跟老师和父母的关系等造成的烦恼,而在这些困扰中,最大干扰的是来自父母的唠叨、担心和不信任。曾经有个学生听老师说要考试,条件反射似的大喊“我不想考试”,他说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就会被责骂。在他的心里,考试成绩的结果跟父母的责骂形成了条件反射关系。

  作为孩子的家长一方,他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又有哪些烦恼呢?平常在公交车上、菜市场、公园里、小区门口,只要是陪读家长,谈的几乎都是孩子成绩问题。感觉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为孩子成绩下降,或状态不好而心惊肉跳着。他们的压力远远大于孩子,同时他们的期望和过度担心也是孩子压力源的一部分。

  我发现,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了亲密的沟通和滋养,有的只是互相之间不同程度的困扰。家里不再是温馨的港湾,倒像是火药味浓烈的城堡,像是充满焦虑和怒气的笼子,亲子之间被一堵厚厚的墙壁阻隔着,爱流动不起来。在这个城堡里,或冷战,或热战,以各种形式内耗着,父母的智慧、孩子的灵气和进取之心,都被耗损着。

  这是目前一部分家庭里的亲子关系现状。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做父母的在荣升家长前,没有学习拿证。社会上,当医生,当教师,开车,做厨师等,都要通过学习拿证后才上岗,唯独当家长没有经过学习,只是无意识模仿自己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那些经验和方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观念中,没有把教育孩子当成跟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事;也不知道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也就是传统所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既然是终身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踏入某种误区而不自知呢?

  比如高期望值,把学习成绩看成是唯一。对孩子充满期望是好事,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可是过犹不及,有时不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志趣爱好,盲目地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很难达到的高指标——考高分,上重点大学。说“盲目”,是因为对孩子有过高期望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主观感受:竞争压力、危机感、补偿心理、面子心理、依赖心理、片面的人才观,而不是基于对孩子实力的真正了解和客观评价。

  小龙是个高一的学生,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后,他很着急,很自卑,不敢主动跟同学谈笑,父母也在抱怨他学习没有效率,不如其他的孩子刻苦,两年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看起来好像是很无赖,其实跟小龙交流之后,真相是小龙为自己的成绩落后很焦虑,总是感觉低人一等,总以为同学瞧不起他,处于一种孤独无助的痛苦中。谈到爸妈,小龙更是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说爸妈工作太辛苦,为自己付出很多,而自己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对不起爸妈,小龙因此不断自责,满是愧疚。缺乏成就感体验的焦虑和对父母的愧疚是小龙心里的两座大山,高耗能量的两大负面情绪笼罩着小龙,小龙还能剩下多少精力和能量用于学习呢!这就是小龙学习效率不高的秘密。

  父母的过高期望造成小龙深深的愧疚感,还可能引起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和愤怒。

  一个成长中的人,身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个过程最是需要父母的扶持,尤其是成长中的精神支持。可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没有学习过家庭教育这一课,多数父母不仅不懂得给予支持,相反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时,惶恐焦虑,总认为天都塌下来了。而父母的诸多做法正好跟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结果孩子在父母这面镜子里感受到的是问题的严重性,雪上加霜,内心的小疙瘩变成了大疙瘩。小龙心里的疙瘩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

  那么今天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学习家庭教育,读点家庭教育类的书。了解0-18岁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每个阶段的密码。

  一般来说,一个孩子0-18岁的成长历程分三个不同阶段,在三个不同阶段父母扮演不同的角色。0-6岁,爱等于陪伴;6-12岁,爱等于教练;12-18岁,爱等于尊重。

  家长学习就是读懂孩子生命成长的密码,知道如何陪伴、如何引导、如何尊重;家长学习就是扩围,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跳出自己的固有“井底”。即使遇到自己完全不懂的问题,也不至于盲目恐慌。可以说是,学习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习改变家庭氛围,学习改变亲子关系。正如我主持的“心海沙龙”里的一位妈妈说:“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我的感受就是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我的焦虑情绪得到很大的缓解!我开始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问题,感觉很好!”这位妈妈本来是因为三岁的孩子好攻击别的小朋友而烦恼,经过学习才明白,幼儿的攻击性是自我意识萌发敏感期的一种正常表现,解密孩子行为密码后的妈妈,自然能平静地接纳孩子。

  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尤其是60后70后的父母,物质上经历了时代巨变,但某些思想观念还没有跟着变化,还没意识到90后和00后的孩子,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后,他们的精神内核跟父母辈已经完全不同。他们的小脑袋里想的不是“吃什么”、“穿什么”等物质的东西,他们思考的是“我是谁”、“生命的意义”等带有哲学味的问题。曾有学生跟我说:“妈妈整天唠叨要我学习,我活着就是为了做作业吗?”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总是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用将来生活如何如何不好来要挟孩子好好学习,这已不符合时代特征,现在的孩子更趋向于一种开放、民主、自由的个性化教育。

  对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家长要关注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那就是要看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适应性、协作意识、自我评价能力是否有所增强,是否具有面对现实的态度,是否有激发智慧的力量。如果还用孩子小时候的方法控制孩子,要孩子听话,结果是什么呢?小智就是一个例子,他一直在跟爸妈争夺自主权:做作业要关着门,不准爸妈不敲门就进入;不许爸妈翻看自己的日记和作业;双休日外出跟同学玩,不想妈妈“接送”。小智在讨要爸妈尊重自己独立性上花费的精力太多,在学习上的探索反而减少。

  自我成长,为自己的人生和心态负起责任。

  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有时不由自主地把孩子拿到一起比较,某个孩子学习状态怎样,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对我们自己呢?是否也能很清晰呢?学习家庭教育多年,我反思的是我自己,研究的也是我自己。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可见认识自己才是根本,“我”是一切之根。如果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妨回到“我”这个“根”上来。

  家长成长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一般的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2.优秀的家长付出较多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3.一流的家长努力保护孩子的梦想;4.伟大的家长把孩子的成长权利还给孩子,不代替孩子成长。

  对照一下,“我”属于哪个阶段的呢?“我”重视孩子的成绩,出发点是因为关注孩子这个“人”的发展,还是因为自己的面子?是懂得尊重和引导孩子,还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而无力承受孩子的“平常”和“落后”?

  真正的对照和自我解陪是非常痛苦的,那意味着自我否定和自我颠覆,那种自我剥离的成长之痛比起责怪孩子,要困难得多!

  因此,既然做了一家之“长”,的确是先要修己悟道,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心情和幸福负责。管好自己这个“上游”,允许孩子过他的人生。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21 11:00:2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