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三期>高考攻略/阅卷归来

突出主干和实验,凸显层次与选拔

——2016年新课标1卷生物试题分析

祝光辉

2016年7月8日中午,理综考试一结束,我带的两个高三班级的学生便向我抱怨今年的理综试卷难度大,生物也不容易。确实,当我们一看到试卷,便深深感受到与往年命题风格的明显不同,与我们基于前5年试卷所作出的“全国1卷生物卷要比安徽卷要平和”的判断是有偏差的!

今年的试卷的区分度和选拔作用更强,相较于前几年的试题,很明显,2016年的试题更好、更成功。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各模块分数分配比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必修1

1、2、3

18

30

8

26

必修2

6

6

29、32

22

28

必修3

4、5

12

31

9

21

选修1或3

 

39或40

15

15

合计

36

54

90

 

 

从整体来看,试题各部分内容及分值分配合理,涉及的知识点仍然以主干为核心,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细胞代谢及细胞结构内容,遗传规律、遗传物质结构及基因工程等内容,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容,微生物的培养等,均为主干知识。

从试卷的命题目标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送分题”明显减少,教材的深挖掘增多

比如选择题第1题,我们通常认为是一个送分题,但今年就不一定能送到每位考生手中,B选项“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很多学生能熟记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知识点,未必能活学活用。何况还有C选项”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和D选项“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的干扰。

再比如第5题,必修3生态系统知识点,答案B选项“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中的“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很有干扰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扎实。

二、掌握知识还不够,善于表达才得分

比如第29题(10分),……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1)……

(2)……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其第1、2小题仅仅是对于ATP结构这一课本原有知识的考察,以及对于dATP这一信息的理解,填空——容易——易得分。

(3)……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

第3小题,这个“2/n”的比例,可以讲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但,题目是考察这一比例怎么来的,表述——不难——难得分。

还有最有代表性的第32题,考试一结束,学生们一致吐槽的就是这题。

但是这一题考察的就是最常见的“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最常见的方法是什么?每一位老师都会给学生总结:正反交,然后观察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太常见了!

但我们的学生得分了吗?

少!

为什么?

我们现在只会填空,不会完整的表达!

这一题型早已有之,但近些年来,由于高考试题客观化及阅卷时间的需要,答题形式上多为填空,也使得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会填空,而不会表述。

这一题型的回归,可以说敲响了警钟,要会找错误,要会填空,要会实验分析,还要会实验设计,还要能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三、形式上稳中求变,知识点强调实验

我细致的统计了一下,90分的生物卷中,包含选修的第39或第40题,包括第29、30、32题,包含选择题第3题“酶活性测定”,还有第1题DNA/RNA分布,第2题物质跨膜运输,总计直接考察实验或是与实验明显相关的内容竟然达到了59分!占65.6%!

可见实验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题目的分值也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每空多在2分左右。比如29题,3空10分;39题,5个空, 15分;以往均较少见。还有第32题,总共两个问题,达到了残忍的12分!难怪学生说,没遇到过,不敢下手。

而分值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内容并且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于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才能在“祖国的选拔” 中勇敢的站出来。

整体而言试卷的难度及区分度均较往年有所提升,试卷的阅读量和书写量均较大,尤其是书写量,在近几年的生物试题中是最多的。

考查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不拘泥于既往,突出考察在新情境下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第32题,甚至于考察了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的临场应变能力。

突出对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比如第二题考察“离子泵”。

备考建议:

通过今年的试题,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将探究的思维渗透到教学中,要能够不断训练学生实验探究的习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教材,就是根据科学的发展规律而编写的,所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某一“静态”的知识点,还要让学生了解“动态”的知识点——也就是人类的某些认识是怎么发展的。

“信息题”或者说“深挖题”越来越多,老师们可能感叹书越来越不好教,越来越不知道教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不要去纠结于某一知识点考察不考察。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对于某一知识更深入了解的内容,我们就不要拘泥于它在不在《课程标准》之内,而是要大胆地更加深入地去促进学生完成对于某一知识的探究,乃至深刻掌握。

(李道兵老师  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21 10:45:1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