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三期>刍荛之论

论文学

高三理(6)  许正中

文学是秋分时落下的一片枯叶,朴素但却唯美,衰败但却圣洁。它落前依赖着阳光与水分生长,落时带走沉淀着生命中某些感触的时刻,落后“化作春泥更护花”。

  培根在《论求知》中提到:“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书籍的种类有很多种。我想说的第一类书,是适合作为消遣的,像青春文学、网络小说等等,具体一点,郭敬明、韩寒等人的小说,亦或者是无病呻吟的言情、武侠小说等,皆是可以读的,但切不可认真对待。这样的书都有一个共性:把它们过滤后,除了奢侈华丽的文字包装外,只剩下情节。说白了就是没有营养,只能浅读。这观点与培根的观点有些不谋而合: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

  他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读通、细读、反复地读。这就引出了我要谈论的第二类书籍——经典名著。这些书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需要我们反复去读,用心去读,反复去思考,才能明其意,通其理。最重要的是它们中融入了人类最淳朴的人性——善解人意,包容他人,渴望自由,追求和平以及为信仰向死而生等等。总之,这些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它们中有不同的类别,因此便能塑造不同的人格。培根对其总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辨。

  而后者才是那片叶子所需的光和水。

  只有懂得去理解光的人,才会写出不朽的文章。

  有了光和水,叶片才能朝向正确的方向成长。随四季的变化,一直走到生命的终点。在四季里,它会领略到春天的美好、夏日的平淡、秋日的无奈、冬季的萧瑟。正如我们人生所经历的某些时刻——让人有所感触的时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们渴望因自己笔尖下的文字,让那个瞬间定格在永远。对于那些感触,我们无需向谁解释。想太多了,解释太多了,那最初的质感,便不再是那种感觉了。“写作是一个人的道路,无需奢求理解或需要更多的解释。”看来我和安妮宝贝确实有相同的姿态。

  安妮宝贝曾说:“只要以相同的姿态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因此,文学又不止是一个人的道路。那些不朽之作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作者写作的姿态与读者阅读的姿态不谋而合。也更是因为我之前所提到的,书籍是有智慧和力量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传递着智慧与力量,拥抱着他们去面对这变幻的世界,所以我们才将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就这样,落叶化作春泥,再去滋生出新的叶片,周而复始。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21 11:09:37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