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校区高二(7) 杨友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千古名句,透露着悲壮、激昂,还有着一丝淡淡的孤独。这一抹孤独是荆轲独有的,是一种荆轲之后再无荆轲的孤独。无人能唱出他的韵调,无人能唱出他的悲壮,无人能理解他的孤独。
一袭青衣,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一只手上是一柄闪着寒光的利剑。一道身影,在易水边,在风中苦练剑术,脸上满是执著和刚毅。深邃的眼眸中透露着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更深处却是一丝孤苦。这就是我眼中的荆轲,也许他不是一个英雄,也未必有多么高尚,但却是忠肝义胆的侠士,一个愿意为了忠义,甘愿用生命去践行诺言,不惜去送死的侠士。
荆轲,是一名失败却成功的侠士。在被秦王刺伤大腿之后,他并未放弃,反而将匕首向秦王掷去。这一掷,注定是他生命中最为绚丽的一击,用生命为代价的一掷,中,或不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当你踏上最后的战场——咸阳宫,在秦舞阳色变之时,你顾笑舞阳,这一回眸,激起了千百年来多少读者的回味。或许,在这一笑里你想到了死于战争中的百姓,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那一刻,你释然了,心也不动摇了。选择刺杀秦王是义之所在,你昂首挺胸走向生命的尽头。但刺杀失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试问当时,又有多少人有嬴政之志、嬴政之才呢?
生命的壮烈和绚烂绝不会由生命的长短去计算,也不会因为地位的尊卑而改变,壮烈就只是壮烈,生命之花只要开得绚烂,开得辉煌,花期的长短又何必太过介意?
夕阳下,易水边,寒风呼啸,好似在高歌,好似在呼唤,好似在陈述着荆轲的功绩,久久地回荡着荆轲当日所唱之歌。我看见,一袭青衣,手提一柄闪着寒光的利刃,牵着一匹黑色的老马,在夕阳下漫步,去往远方的秦地,却不知何时能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何时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