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六期>杏苑走笔

齐云山印象

退休教师  赵葆德

  2015年10月21日,我邀约几位老同事携老伴,随旅行社游了西递、塔川两个皖南古村落。次日清晨即乘旅游大巴来到了休宁县的齐云山小镇。

  齐云山是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并以丹霞地貌著称,曾引起不少古今游人的兴趣。登齐云山的游客通常从古登封桥沿九里十三亭的(徐)霞客古道——一条曲折的石阶路,自山下蜿蜒直上山顶。如今,游客大多是乘便捷的索道登山,一下索道便是景区正门前的望仙台。或因导游游说,或因体力不支,或因欲尝试乘坐索道感受,我们一行选乘了索道登山。

  站在索道起点,只见缆车上下匀速循环,运转速度不快,可让人从容不迫登上座舱。天气晴朗,放眼远望,缆车由低而高,向很陡的山上缓缓上行,脚下越过横江,房屋渐小,视野反而开阔,只几分钟便到达终点望仙台。台上建有飞云亭。传说这里是昔日灵乙道人于此腾云成仙之处,后成为道徒守望成仙的圣地。如今却是居高临下,远眺黄山,近赏山下村落、田园、登封桥美景,让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故古人赞叹曰:“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

  离开飞云亭紧随导游前行,脚下是忽上忽下一级又一级的石阶路。只听导游边走边说,齐云山原名白岳,因乾隆帝远望其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更名为齐云山。此时见路旁有石碑,始知所走之路曰“永乐古道”。导游指出,这一带叫洞天福地,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留下的摩崖石刻最多,达数百处,这里就有栖真岩、忠烈岩石刻。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刊刻在自然崖面或巨石上的文字、图像、画像等。我所见且印象最深最好当数慈禧手书的“寿”字,此字上下直径两米有三,离地面也有两米出头。对此,游人或观望,或拍照,更有纵身跳起以手摸其下方者,传说摸到其字便可长寿也。

  紧随导游沿山石之路而上,便来到了象鼻岩,也就是所说的“一天门”(亦称天门岩)。它是山嘴一隅形成的窟窿,进出门时,如从象鼻下穿过,路宽不过两米多,长约七、八米,头顶是巨石累成,两侧低处是碑铭多块,高处石刻数处,被称为“白岳碑林”。身在其中向前、向下望去,就是导游所说的真仙洞府景点。洞府石壁上摩崖石刻不可胜数,尤以“天开神秀”四个大字引人注目,它是对此处景区最好评赞。来到真仙洞府之下,只见石窟甚多,每个石窟都供奉有神仙菩萨。导游介绍依次有:供奉道教八仙的八仙洞、观音菩萨的园通洞、真武帝和十八罗汉的罗汉洞、龙王端坐的雨君洞、文曲星端坐的文昌洞,让你目不暇接,无法记忆。这儿就是道家千余年来的修炼之处,难怪说是道教圣地,这里也不难看出这些的神仙菩萨也是儒家、佛家、道家所信仰、崇拜的人物。

  这些石窟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山石广场,大约有六十平方那么大,除三面与洞府石窟处相连外,只见正面前方砌有石栏,游人大多在此休憩。站在此处回望“一天门”,那儿是一座高高的象鼻山,其岩石呈红色,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实乃一大景观。

  继续随导游拾级而上,穿过人工砌成的“二天门”、“三天门”,便来到称作“望仙楼”的地方。可惜此楼今日大门紧闭,大门两旁有对联曰:“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这原是乾隆皇帝游览此山时所写下的评价。可见此山值得后人一游,我等今日有幸来此一游,甚感欣慰。

  从望仙楼向前下方望去,便是被称作天上街市的月华街。因其街区建筑布局犹如一轮新月之形而得名。由上而下走在街中,只见街面两旁并不整齐。那层层小灰瓦、块块雪白墙壁,还有那一座座马头墙,明显看出是徽派建筑。这里有商店、旅社、民居,是山上居民、道徒、游客的居住之所。

  最后,我们来到了太素宫。这里是山上道家活动的道观。文革时被毁,近年来在原址上依山就势重建。因此,外观上焕然一新,给人以巍峨、壮观、气派之感。正门上方镶嵌有匾,为明嘉靖帝所题“敕建玄天太素宫”,两旁门则关闭。进入后有三、四进,道徒有二三十人之多,有男也有女。因我不信教,对他(她)们的活动,我不感兴趣。但确实感到齐云山是道教圣地,真乃名不虚传也。

  站在太素宫前的石栏边,前方便是一峰独立的柱状物,那是因形得名的香炉峰,为典型丹霞地貌。传说峰顶有铁亭、香炉,后不知去向。现有一亭在其上,峰下或为丛树所遮挡,或为红色岩壁。原有铁索可攀登至峰巅,今已不知去向,仅可望不可及也,实为一憾事。

  下山时,经一隧道乘车,随山势循环逐渐降至平地,途中只见多处山壁呈紫红色,导游指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丹霞地貌。

  在山下等车时,我们来到修建近五百年的登封桥。此桥全用青色条石砌成,桥面平整,两旁有石栏杆,全桥为十墩九孔的拱形结构,横跨于横江之上。其桥墩迎上水面伸出桥身约两米,自下向上呈船头型,起分水进桥洞作用,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造型独特又美观,为人所称道。桥全身有148米,宽达8米,高达12米。古人形容它有“跨川如虹,卧波如龙”的气势,是今昔步行上山入口之处。今徘徊其上,观察良久,心中不由赞叹造桥工程之大,敬佩古人技术的高超,设计的奇妙也。

  离开齐云小镇,在乘车去屯溪老街途中,大家说说笑笑,老同事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今日登齐云山一游,印象颇好,深感不虚此行也!”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17 10:21:2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