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六期>教研阵地

《苏幕遮》课后反思

河西校区语文组 王媛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那里应散发着生命的芬芳,律动着生命的节奏,流淌着生命的情意。课堂内外,应着力调动学生,让其主动参与,勇于参与,乐于参与。

  为此,在上《苏幕遮》这课之前,我让他们做了充分的预习。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从音律、意象、意境、炼字、情感、手法等方面赏析本词。最初的设想是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学习,每个组承担一个任务,共分六组。后来结合实际课堂任务、时间、学生兴趣点深入思考后,发觉分组过细,课堂容量过大,可能一节课时间不允许,且这六个方面,在实际的赏析过程中确实也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比如:意象和意境,是否可以并入画面中去呢?于是又经过一番思虑,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由原来的六点提炼为三点:一、赏析画面美,二、赏析字、句美,三、赏析情感美。每两组承担一个赏析任务,当然任务提前由学生自主分配好。

  另外,为了创设课堂意境,增添美感,辅助学生吟咏诗韵、赏析画面,我还布置他们为《苏幕遮》作画配图,为《苏幕遮》作曲配乐。这点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收了良好的效果:新颖的形式让人兴致勃勃;悠扬的琴声如清风扑面,让人神清气爽;点染的古墨画、简约的素描画,让人仿佛置身其境,感受其美。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生命的绽放、灵感的闪亮、个性的张扬、绚丽的展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想,这应是这节课成功的部分。

  然而,这节课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课堂时间的把握、课堂任务的分配、课堂整体性结构的搭建仍不够理想。由于时间不充裕,原来预设第三点的情感美,我只是仓促带了一笔,没有分析透彻,着实遗憾!究其原因是我在字、句美的赏析上花去了过多的时间,找了很多学生挨个谈。学生在回答时,“呼”、“窥”等前面学生已经分析过了的字词,后面又有学生纠结在这里,反复分析,浪费了课堂时间,而我原来预设准备重点赏析的“一一”、“清”、“圆”等,学生反而没有能注意到。这是我没能提前考虑周全的。

  我应该预想到:“窥”“举”这两个词运用拟人手法,活灵活现地表现了鸟的欢呼雀跃、呼朋引伴、探头探脑的样子,对于十五、六岁的高中生来说,是他们最喜欢的活泼,也是他们最能体会的雀跃。这几只有旺盛生命力的鸟儿远比那滞静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荷叶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课堂生成中,我还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的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仍较多依赖于参考书,而鲜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赏析荷花美时,他们能轻而易举地抓住“举”字来分析,知道这是表现了荷叶的亭亭玉立,绿净如拭。这是参考书上告诉他们的内容。当我继续追问:“是什么力量让荷叶能够“举”起来时?”他们一脸茫然的表情告诉我:前面布置的预习只是浅层次地翻看各种参考书,或是上网查阅资料,而没有或少有自己的思维参与其中。然而,不经过自己的主观思考、细细咂摸,一味地接受,很难体会到诗词独有的美,很难培养出自己的思维力、创造力,这不是我的语文课堂希望看到的现象。

  这节课让我充分地体验了备课的重要性,不仅要备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再好的预设也只不过是教师的自我设想,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了自设的陷阱,使我们的语文课难以完成自身的突围。而要完成这个突围,教师需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契心、以情悟情,用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所有去感染学生。如果说好的预设、精心的设计是灵魂的召唤的话,那么语文课还需要心灵的对话、生命的共舞,最后才能有情感的激荡、生命的绽放!

(陈世宏老师 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17 10:23:21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