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六期>卷首语

从《庄子》中领悟读书方法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马启俊

  《庄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家哲学经典和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性著作,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里的瑰宝。《庄子》在今天仍未过时,仍然是现代社会可资利用的文化宝藏和现代人人生路途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因此,我们应该亲近《庄子》,细读《庄子》,领悟《庄子》。

  俗话说:“说不尽的《红楼》,道不尽的《庄子》。”《庄子》一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同的人读《庄子》,可以获得不同的营养。《庄子》的奇思妙想、绝妙言辞,尤其是其丰富有趣的寓言故事,可以给我们多种启发,其中也包括对读书方法的领悟。

  《庄子·养生主》意味深长地说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但是知识却是无限度的。用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限度的知识,是要疲困的。那么追求知识的人,只有疲乏困窘了。这段话从消极的方面考虑,人生短暂,知识无限,所以不要努力从事索求知识的活动,以致自取疲倦困苦。但是从积极的方面考虑,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我们唯有珍惜时光,努力读书,不虚度光阴,才能从书本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真知。要想如此,方法只有世人皆知的“勤苦”二字,正如一副对联所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既然生命短暂,知识无限,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学习于己于世皆有用的知识,不可学而无用,劳而无功。《庄子·列御寇》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朱 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很显然,“屠龙之技”是空疏无用、华而不实的技艺。这个故事警醒世人,读书求学问,谋事成功业,皆不可大而无当,而应切合实际。唐成玄英《庄子疏》说道:“屠龙之事,于世稍稀,欲明处涉人间,贵在适中,苟不当机,虽大无益也。”好大喜功,眼高手低,都是不足取的。古代文人于此多有感慨,如唐代张怀 《书估》:“声闻虽美,功业未遒;空有望于屠龙,竟难成于画虎。”宋司马光《遣兴》:“待兔谋真拙,屠龙艺亦虚。”明代归有光《乙卯冬留别安亭诸友》:“弹雀人多笑,屠龙世久嗤。”

  《庄子·骈拇》中还有一个与读书直接相关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另一番道理:“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臧和谷两个人一起放羊,结果都把羊放丢了。问臧在干什么?他是抱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在干什么?他是在玩下棋的游戏。二人所做的事情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放丢了羊是一样的。放羊把羊丢了,当然不对。一心无二用,做事应专心。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臧比谷可爱得多,因为他爱读书,而且很投入,专心致志,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想来他应该是充实而愉快的。读书而能如此入得书中,畅游书海,那是很难得的。而谷却很贪玩,只知道行棋游戏,不务正业,自不足取。

  读书能够读得进去自然重要,但是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还要能够体会书中真味,得其精髓,弃其糟粕。《庄子·天道》给我们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这个故事发生在齐桓公和制作车轮的匠人扁之间,两人地位悬殊,贵贱分明,结果却是匠人说出了读书的深刻道理,可谓振聋发聩,让读书人也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原来许多真知灼见只能藏之于心,应之于手,而真正的道理是说不出来的,即使说出来的,也已经是打了折扣,甚至变了味的。因此,读书做事要善于独立思考,要靠自己用心灵去体会,用头脑去分辨,用实践去掌握,用行动去验证。读书人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见解,而不能迷信古人,盲从他人,更不能完全受制于书,成为书的奴隶,正所谓“宁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学习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追求,不能一味模仿。机械的模仿注定是要失败的,往往不但模仿不成,还会迷失了自我。《庄子·天运》有一则著名的“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中的“丑人”只是美人西施的同乡,初无名姓。后人因其为丑女,又喜欢模仿美女西施,于是名之曰“东施”。《庄子》中的这个典故生动幽默,极具喜剧效果,而且因涉及学习的方法问题,又颇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因此它和《庄子》中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邯郸学步”一样,成为后人批评机械模仿喜欢引用的典故。《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都是告诉我们,学习他人不能只学其表,而要能入其里。读书同样要能入能出,既能读进书去,懂得作者之真实用意,又能跳出书外,知道书之优劣得失,运用书之精华,助我明理成事。万万不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成为不辨是非、不知变通、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书呆子,只落得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庄子》的言论与故事是为表达其思想和观点服务的,我们的领悟不一定切合其原意。后人读《庄子》,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领悟,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上从《庄子》中领悟的读书方法,也仅为笔者一得之见而已。正如《庄子·齐物论》所云:“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以妄听之。”

  (马启俊,文学博士,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院长。学术研究方向:训诂学和民间文学。)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17 10:25:4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