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1) 邓勇
(一)
为了梦想,我告别了生养我的村庄,求学于这陌生的地方。
临走之前,母亲盛了碗汤圆,配着金灿灿的蛋黄和洁白剔透的米酒嘱我“趁热吃,走路不冷”,母亲别过脸去,肿红着双眼,“第一次出远门,以后的很长时间都吃不到我做的汤圆啦!”我停下筷子,笑答:“街上卖的多着呢,我想吃的话就自己去买!”“外面的汤圆能比得上你老妈做的?”母亲嗔怪道,沉默半响说:“想吃的话打电话给我,我来给你做。”“嗯……”我含着满嘴的汤圆应承着。
我理解他们的辛劳,又怎会如此任性地劳烦他们?
(二)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我来到这儿七年,思愁年复一年,我离梦想越来越近,却离心里的那碗汤圆越来越远。我绝非沉迷吃喝玩乐之人,但心里的那碗汤圆总是令我难以割舍。
我小时候可是很调皮的,听我妈讲,一言不合就和别的小朋友开打,最后不小心磕掉了门牙,讲话冒风就算了,吃东西也不顺畅,母亲无奈,却不责罚我,只是端来了一碗汤圆放到我面前,于是在我的印象里第一次出现可以不用咀嚼的食物。
我大口地吃着,母亲坐在我的身边,笑道:“锅里还有,慢慢吃不要着急。”又讲,真正的刚强像这汤圆一般,能用锤子把石头敲碎,却无法把汤圆敲成粉末,虽然它是粉末做的(面粉)。
我不以为然,这么软的东西能与“刚强”扯上关系?直到后来也不明白,虽然与别人发生争执后,我会以一碗街边的汤圆以示和解。但我自己决不去买路边摊的,或是超市里速冻的,我吃不出那种特殊的味道,亦难以下咽。
(三)
我是在年冬决定学文的,一是为了童年时期就有的“匡扶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二是在文科我有自己的优势与打算,但从农村来的亲戚们一向瞧不起文科生,虽然有些人的子女连大学也考不上,他们认为尤其是男生,学文以后“没出路”、“混不到饭吃”。
过年后,一个亲戚来城里打工,听说我在此地独居,特来看我,来时带了袋鸡蛋,说是我念书费脑,补补身子,然后就开始扯东扯西,问这问那,当问我是否学理时,他的下巴好像掉在地上:“啊?你学文,学文以后有什么出息?”我下意识地红了脸:“学文怎么了?……有什么不好的吗?”
“啊,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有一个侄子学理科啊!考上二本啊!计算机编程啊!年薪最低二十万啊!……”他自顾自地讲着,也不看我越来越红的脸,最后叹了一口长气,仿佛我犯了一个弥天大错。
当然犯错的人吃不上他家的鸡蛋,于是临走前又不动声色地把鸡蛋装回背包,离开了。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自尊心遭到人的践踏,我只想找人倾诉,在通话簿里翻来翻去最终还是拨通了备注“美女”的号码。“怎么了?”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泪水哽住咽喉,我竟讲不出话来。
“想吃汤圆了?等我来给你做!”我想开口拒绝,却从牙缝中挤出“好吧”二字。
下午通完电话,母亲傍晚才赶来。“大老远跑来,就为我做顿饭,至于吗?”我一边拍着她身上的雪花,一边责怪她。“嘿!我跟儿子还得考虑‘至于’的问题吗?”她也不顾着歇息,径直往厨房跑,和面,加水,塑形,烧水,下汤,倒米酒,再添两鸡蛋,母亲的手法娴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汤圆浮出水面的时候,就可以吃了,这果然不是路边摊卖的可以比的!此时在朦胧的热气中我突然想起母亲十多年前讲的,真正的刚强,应如这汤圆的韧性一般。精心准备汤圆的每一个制作步骤,汤圆的味道才恰到好处,踩稳通往梦想的每一步,梦想才会触手可及。
而我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呢?像汤圆一般敲不碎,拉不长,是谓真正的“刚强”。
(四)
一个冬天都没下雪,却冷得厉害,那天下了大雪,却显得温暖。“妈,外面下雪了,你也吃一点吧,暖暖身子。”“再等等,你爸爸和姐姐马上会来……”“真的?”我打断她的话,“我去开门”——其实我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门口,并且正准备敲门,这是所谓的心有灵犀吧!
姐姐说:“今天是元宵节,我们想给你个惊喜!”
哦!我没有把惊喜表现出来。
只是那晚的汤圆,吃出了久违的味道,圆了我久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