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8) 姜琦炜
我是个喜欢站在高处的人。正如许多人说的,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喜欢站在高处看向远方,无论那里是灯火通明的不夜之城还是巍巍入云的险峻山峰,它们都在我眼前令我能够轻而易举捕捉得到,给我一种努力伫立最高峰的满足和充斥内心的欣喜,令我沉迷,令我享受。而一则名为落地的故事,却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这种享受。
一个善于攀爬的人被委托去砍树枝。攀爬者到了最高处时,委托人一言不发,等攀爬者到了房檐那么高时,他才说:“要小心别失足了。”有人问他为何在这时才出言提醒,委托者说:“正是应当到这个高度才应当说的。人爬到高处,自当有所戒备,因此不必多言。而失误常常发生在易处,因此非在此时说不可了!”
对于高处和低处,这个故事算是给出了最正确的做法。而对于这“不必多言的最高点”,我的思考却接踵而来:自己真的有所戒备吗?或许,站在更高处,人真当换种方式享受?
有个叫宁泽涛的年轻人走进了我的视野。
游泳,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因为在前进的过程中,看不见自己和对手的差距,听不见周围的鼓励或是呐喊,耳边循环着的,只有水的声音。而宁泽涛即使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收获了鲜花和赞誉,我也并未看到他与这些除水之外的东西有过多的接触。他的训练生活依旧重复,似乎唯一改变的是他自己内心深处更加难以排解的孤独。
导演放出了纪录片的拍摄片段,那时的他已然成名,被澳洲的阳光晒得黝黑,无数次从一个出发台跃入水中,无数次到边,转身,无数次出水后再次去往出发台……每次训练完毕便乘车离开,拍摄人员再次见到他时又是在水里……吃饭,睡觉,训练。就是这样单调而枯燥的生活,似乎之前的一切历史性荣耀都不属于他。而他却说:“很安静,烦恼也少。”
他的整个青春都在一池碧水上漂浮着,即便撑上了岸,脑海里依旧碧波荡漾。十五年的时光都与水为伴,当他失落或伤心的时候,耳边便是水的沉默和安静在肆意撕扯,当他挣扎着想掀起惊涛骇浪,却发现内心的汹涌已被周身的水冲散开去,留下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持着他用每一次划水、每一下呼吸,打开时常包裹着他的寂寞、孤独和难过。
一个运动员在与水交流的过程中,沉淀下了一颗年轻却孤独、冷静、成熟而强大的内心。至此,我不再质疑“群山之巅”被冠在他名下。当他立于山峰,没有只顾迎接众人的仰慕,没有沉迷于外界的夸赞追捧,而是让自己比以往更加孤独。只有静下来,沉下来,把一切都当作过去式,他,才是最初的那个他。
所以我应告诫自己,静下来,沉下来,就算终有一日如我所愿,身居高地也要有所戒备。人生真正的高峰之上应当是孤独的,尽管有他人送来的盛赞与歆羡,可真正走上高峰的那条路上的寂寞、苦和痛,只有自己知道。
而一颗真实而强大的内心,便可在万人景仰的高处为你拔开层层云雾,找到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