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九期>走近经典

忆姜夔

高三理(12) 王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对于姜夔来说,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他说:“冷月无声”,体现他此时的寂寥,说明他的情绪才是景的外在。

  文字是窥见一个人心灵的窗口。读姜夔的词,剥去他文字的灵巧,总觉得他的词后面,是一颗很难直面众人的心。他的心总是压抑着,压抑着内心所有可以值得倾诉的一切情感。

  也许宋朝里没有比姜夔更无作为的词人了。他也曾积极参加科考,但每次都名落孙山。打击是一把沉重的榔头,在它的捶砸下,他的信心全都消失了。对于做官,出于自尊,他便彻底放弃了。

  与姜夔相比,柳永就显得风流多了,可姜夔却是放不开的,他的词中都是一份高雅、从容的忧愁。他从来就放不开自己,蚕茧般裹着内心,流露在脸上的,总是一丝苦楚的清笑。

  姜夔是书香门第出身,但少年丧父,生活上终生困顿。在他苦涩的清笑中,似乎还有骨子里因为贫寒而萌生的深深的自卑。面对坎坷,他是不能呼号的,他若呼号,便是丧家之犬,会连书香门第的最后一点尊严都消失殆尽。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面对坎坷,他习惯了隐忍,顺应于命运的流变。他始终只是满不在乎的表情,以清心寡欲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或许能够保护仅存的尊严。

  轻描淡写始终难掩心头落魄,却也能以清高之品格来抵挡。姜夔的清高外表,却难掩骨子里的软弱无奈。所以在词中,他的低吟浅唱,恰似一首为自己生活境况如此窘迫的辩护词,也是一座为掩饰自己自卑所竖立的牌坊。

  呵,忆往昔的姜夔,就联想到自己现如今的生活境遇。总觉得自己的性格与姜夔有太多的相似。安静地坐在一角,内心却难掩波涛汹涌。外表的清高,总是想极力掩饰自卑与难过。总是露着那一副平静,满不在乎的表情,或许能够保护仅存的尊严。

  过往的最终归于过往,就让这清愁在风雨中飘散吧!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16 09:48:0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