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 赵葆德
过去我曾多次发文侃谈六安“九拐十八巷”, 因限于个人经历和走访不足,在几文中对皋城某些拐巷之名由来,仍不能说得明白。所以我在文中两次写道:“若细细考查,得名皆有缘由。”
近日有幸读了六安民俗专家曹光森《九拐十八巷》(续集)一书中《六安老街拐巷的记忆》一文,他的实地考查、采访,为我解决了不少疑难,我在其文中,读到不少皋城拐巷命名缘由、位置、长宽的记述。现将部分拐巷命名缘由结合本人考查,现摘录整理,目的是与所发表前文互补,也是给广大读者一个交代,并题为补说也。
这里先补说三拐潘家拐。因旧有潘家油坊而得名;田家拐,因清末民初时,为田氏公所之地;仓房拐,因清代钱粮仓库设于此处。
现在再说巷道命名。
1、箭道巷,旧称武衙门,清时设参军营,为练兵射箭之地。
2、惠民巷,传说该巷居民贤惠,故有此名。
3、南通巷,原名茅茨巷,六安人称厕所为茅茨,因名称不雅而更名。
4、竹丝巷,相传此处旧有何少爷、刘家公馆,两家院内皆喜栽竹子,并形成巷道。
5、塘子巷,传说此处有古河一条,填平后设卧龙、华园两浴池,亦名澡塘巷。后称今名。
6、和平巷,原名壶瓶巷,因谐其音,又便于书写。据说,民国初年改为和平巷。
7、 平巷,因巷内有两处厕所,称茅茨巷,抗日战争时改称此名。
8、龙须巷:此巷由南向北有三条岔道之巷,取吉祥之意而取此名。
9、牛角巷:因巷道弯曲,状如牛角而得名。
10、金陵巷:东接庆安街口,有金陵会馆在此,其内有回民礼拜寺,后被火毁。昔称礼拜巷。
11、新巷:据传庆安街住户上古楼街,需绕道十八层或扎笔巷口,于民国初年在此开一巷道,因无巷道故称新巷。解放后拓宽为通向电影院的小街。
12、魏家巷:据说此巷在明朝时曾属魏家地皮,故称。
13、扎笔巷:据说清朝之时,巷内住制笔人多而得名。
14、五福塘巷:此处原有一死水塘。五福系指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取其为名乃吉祥之意也。
15、黑老河巷:俗称霍老婆巷。因巷道阴暗狭窄,不见阳光而得名。
16、盐店巷:据说,清朝时为卖官盐所在之地。
17、陂塘巷:因附近有大陂塘而得名。
18、德和巷:传说此巷之邻以德为重,和睦相处,故称。
19、通宝巷:古人称铜钱为某某通宝,以此为巷名乃吉利之称也。
20、老鸹塘巷:此巷北头的陡下坡处有一塘名曰:老鸹塘,巷以此为名,六安人称乌鸦为老鸹。
行文至此,细细一想,诸如中和巷,天妃巷、横街南巷等巷的命名缘由尚无答案,仍需要继续考查、探访……
201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