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期>领悟文学之美

唐诗里的“独”字

高二文(13)   项馨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对“独”字情有独钟,常常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陈子昂是独自一人登上了幽州台,遥望着苍茫大地,禁不住陷入了对历史和现实的遐想,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绝唱,将宇宙的浩渺、人生的短暂和难以实现自己雄伟抱负的悲叹融入其中,一个“独”字显出了世无知音的悲愤与遗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篇。他参加丞相王叔文的改革,也被贬到边地,远离了朝廷,昔日的友人天各一方,杳无音信,诗人倍感孤独。但从诗中我们看到在茫茫雪原中独钓的“蓑笠翁”并没有被严寒吓倒,那种孤傲和决不屈服的精神,也从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透露出来。
  古时每遇重阳佳节,亲朋好友常常相约登高,而此时诗人王维却独自一人宦游他乡,于是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此刻,诗人虽然远离了亲人,但内心并不孤独,因为他的心与家乡亲人是相通的,仿佛还能听到亲人们的亲切问候。
当然,唐诗里的“独”也并不完全是寂寞。
  大诗人李白“独”显出一种宁静安详和悠然自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里的“独”是一种了无牵挂,是精神上的无拘无束。读到这样的诗句,我们对“独”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诗圣”杜甫“独”的境界更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凄风寒雨的夜晚,杜甫躺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破屋里,想到的却是“天下寒土”:天下百姓能住上温暖的房屋,我自己的家破了,甚至我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啊!这种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千多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指导老师:陈光富)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1 16:30:0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