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期>教研阵地

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组   汤晓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到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当前每一个老师追求的目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去探求知识,学习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它更直观生动,而且有事件、人物、场景,比单纯的书本文字和老师讲解更让学生印象深刻,如何能置身于教材所说的那段历史情境呢?我讲解一战、二战、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时,课前给学生放映过相关的影视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了具体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效果很好。
  其次,我觉得指导学生编排历史情境剧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在准备讲授必修②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前,我了解到许多同学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这位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了解课本的基本知识点,并布置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大危机、罗斯福和新政的相关资料,而后指导他们用自己掌握的资料编排了一场以胡佛和罗斯福竞选为背景的历史情景剧。
  根据课前的准备,扮演胡佛和罗斯福的两位同学针对大资本家和工人、农民、失业者的代表(也由同学扮演)提出的各种问题模拟竞选辩论,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施政理念即“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后大资本家和劳动者代表则提出了自己支持的对象和原因,最后在绝大多数民众(其他同学扮演)的支持下罗斯福当选。在情境剧结束后,我还给同学们留下了问题:“胡佛和罗斯福的政策有什么异同?罗斯福是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还是资本家的敌人?”
  由于学生在此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对课本内外的知识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又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在以后的复习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单元内容掌握得普遍比较牢固,这次教学很成功。
  当然这种形式并不能应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且过多运用既缺乏充分时间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们一起精心准备,把握时间,控制好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既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上好活动探究课
  在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了一些活动探究课,有人认为这种课对考试没有帮助又耽误时间,所以就不上了。但我认为,活动探究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还能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它的成功将是学生自己努力、自己探究的结果,还有什么比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人感到快乐的呢?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且这也正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倡导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总会指导学生去完成活动探究课。
  比如,在必修③中有一个活动探究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我考虑到“历史”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学生能记住过去、展望未来,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当前的青少年对现当代的、流行的、国外的了解较多,而对民族的、传统的了解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了这一活动探究课。
  结果是让人欣喜的。首先,因为是自主探究,同学积极性反而比较大,真正做到了开动脑筋,多方了解,精心完成。有的小组并没有拘泥于书本,在书本原有的参考命题之外又自己另选了感兴趣的命题,如“从北京奥运会看中华武术的发展”、“汉服的命运”等,这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和时事的关注;其次,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探究课掌握了多种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网上查询、询问相关人员、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著作等;第三,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有的小组还为自己的论文配上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第四,通过这次活动探究课,让更多的同学增大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多了了解,也同时提高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第五,很多同学在课后对我说,通过自己的了解、探究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体会到怎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觉无形中有了一种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而这正是我作为教师完成这一课后最高兴听到的也是最大的收获!
  三、注重乡土史教学
  人人都说家乡好,每个人心中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份深厚的大感情,因此我觉得乡土史一般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则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同时我考虑到现在安徽高考历史也实行了自主命题,老师在教学中关注乡土史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2009年安徽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第一题就是考查安徽行政区划的变迁。虽然不是纯粹考乡土史的内容,但这方面的趋势应该值得老师去注意。并且学习乡土史,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在祖国历史上留下过重要的印记,家乡走出过那么多风云人物,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历史不像初中有专门乡土史教材,这就要求老师自己注意总结积累。比如学习洋务运动时和同学探讨一下李鸿章;讲新文化运动时让同学多了解一些关于陈独秀、胡适的资料;讲台湾问题时说说刘铭传……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家乡古迹,如寿县安丰塘、李鸿章故居、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等。
  通过对乡土史的学习、了解,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四、联系时事热点
  青年学生总是比较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社会前景的,我们历史教师也应注意抓住并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比如在讲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提到载人航天时,我联系了神六、神七飞天的成功;在学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我联系了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中国的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周年“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讲到台湾问题时联系了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新成就、新变化……学生反映都比较热烈。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对现实的借鉴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让他感受到历史并不是一个与现实脱节的学科,它和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几点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遵循新课改的精神,从更多方面继续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及索引]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栾宜斌老师编审   马兆庆老师校对)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1 14:34:11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