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八期>走近经典

与诗词为友

高三文(8)  姜  瑜

  总喜欢在灰蒙蒙的下雨天,听着淅沥的雨声,在昏黄的台灯下,手拿一本唐诗或执一卷宋词,细细品读,在这温馨的气氛下,恍然间融入这绝美的意境中。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磅礴的气势也只有唐人才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当狼烟滚滚,烽火映红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当宫崩殿圮,安史的铁蹄肆虐在李氏的社稷时,唐诗记录下了这一刻,有帝王妃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离死别,也有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但更多的是广大人民“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辛酸苦痛。
  最爱李商隐的诗,他的诗深情缥缈,意幽朦胧,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那个寂寞的身影在月光下轻吟:“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有谁像李商隐如此深情呢?我想起了那个“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为爱断肠的李商隐;那个忆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生钟情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清丽诗句的李商隐;还有“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怀未曾开”抑抑不得志的李商隐……
  如果说唐是诗歌的天下,那么宋就是词赋的国度了,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北宋年间的和平繁荣使词人的眼界只局限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狭小空间里。到了南宋,金人的铁骑踏上了北方的土地时,词人的风格又从安居乐业变为忧国忧民了,但不得不说,宋词是诗歌中极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气概,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豪奢景象,也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缥缈情思。
  最爱李易安的词,少女时候的她,无忧无虑,是那个“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归来尽兴的李易安,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无限娇羞的李易安,那个轻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念良人的李易安,但更多展现给我的是那个低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寂寞冷清的李易安,那个追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心中苦痛的李易安,那个发问“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迷惘无助的李易安。
  读一卷诗词,仿佛拔出了一把锋利的宝剑,闪耀着一位位英雄人物的伟绩;读一卷诗词,仿佛打开了一盒芬香的胭脂,升腾起一位位薄命佳人的哀婉。
  红尘滚滚,当喧嚣过去,夜浅灯深,一切安静下来,青石卵的小径上,谁踏霜露摘一路红叶而来,来读窗前的诗句?诗句中,谁的容颜如莲花般开着,谁的心儿成为诗句中那小小的窗扉?窗内,谁又用悠长的雨丝,把窗写成极为古典的小令?
  与诗词为友,受益一生。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3-01-25 16:08:31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