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四十期>教研阵地/课题研究

常态疫情防控下体育课的组织与实施

河西校区体育组 雷炳华

 

一、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为指导思想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防控会议上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并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落实“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实现体育与健康管理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体育卫生习惯,保障生命安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当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在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防疫意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杜绝侥幸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防疫管理意识的教育。通过广播、展板、家长微信群、学校电子屏、主题班会等方式,在学生中宣传加强疫情风险防范教育。同时,告诫学生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的洗手顺序),用纸巾捂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并及时洗手,随身携带酒精消毒喷雾或酒精一次性凝胶等。

  2.学校层面,避免聚集性活动,做好消毒工作,坚持日常测温。如有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身体不适,应及时送往校医务室,依据防疫应急管理处理。

  3.体育课安排有序,圈定班级活动区,开展讲解示范和技能练习,确定前后左右距离为1.5米,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负荷量。

  三、实施策略

  在正常疫情防控下,学校应综合评估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风险,合理规划校园体育环境、设施,采取场馆错时开放策略,分段、分层、分区制定体育活动计划。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目标与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学习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布局场地器材,错峰活动,做好安全应急防范等。安排好体育文化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稳步提高健康水平。

  (一)防疫物质保障

  学校应根据当地防疫要求,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全防疫计划,为师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资。对师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场地场馆应安排在户外或通风较好的地方,合理安排不同班级错峰上课,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工作时间多个班级扎堆上课。配备好充足的体育器材、设施及设备,同时在使用这些器材时要及时消毒防护,上课时不要交换,避免交叉使用,确保师生安全。

  (二)师生安全意识行为

  1.体育教师

  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状况,科学评价学生当前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详细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编制课时教学,注明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合理安排运动量与强度,确保每个学生体质稳步发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体育过程的监控,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合理安排体育作业。

  2.学生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体育行为和卫生习惯,认真完成日常课外体育作业,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在室外场地及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教育活动时,可以暂时取下口罩,但需保持足够的安全工作距离(前后左右间隔1.5米以上)。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会自行控制运动量与负荷强度的大小,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体育活动,并及时向老师报告。

  (三)体育课堂教学安排

  从客观情况看,疫情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学校和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体育教学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教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教学环境选择、时间安排、项目选择、组织结构形式、练习方式、运动量与负荷的把控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制定相应措施、方案来应对这些变化。

  1.室内体育课

  根据防疫要求,为了有效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室内体育课的内容一般安排在以下几个方面:普及保健知识,提高学生个人防疫能力;增加一些体育竞赛项目的欣赏,提高审美趣味,缓解心理压力;学习体育科学内容,拓展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积极探索、尝试室内健身操、室内小空间原地锻炼等教学活动,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基本体育锻炼。

  2.室外实践课

  考虑到疫情和传染性病毒的特殊性,室外体育课应尽量错时,减少多个班级同时上课的情况,避免不同班级之间的接触。注意合理设计和选择教育教学场地,体育活动必须安排在室外或者通风良好的运动场馆进行,并要求运动场馆与运动器械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定期消毒,力求把防疫工作做到位。

  (1)项目选择

  根据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上也要考虑防疫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简单易学,同时在练习时避免接触地面、支撑墙或栏杆等物体。具体来说,一般以个体的体能练习为主,尽量避免选择同场对抗性、近距离、肢体接触的球类练习以及需要多人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完成的练习。如球类项目可以优先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对抗性的球类项目进行锻炼,田径类的可以选择跑、跳等练习,武术类的套路练习与健身操广播操组合练习,以及体操类的垫上技巧类等组合类练习。此外,还可以涉及瑜伽体式拉伸练习与利用小垫子进行核心力量等内容进行锻炼。一般来说,安排练习内容时尽量考虑避免学生之间的接触,保证学生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为主开展体育教学。

  (2)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应避免密集队形站位,所有队伍应采用交错广播操队形散开站位,避免面对面站,要求前后及周围至少1.5米的安全距离。活动时做到不闲谈,要避免进行面对面交流说话,教师在指导我们学生时的距离建议2米以上,避免近距离正对学生。所有练习都要在足够安全的空间内进行,可以采取固定范围、固定相对距离等形式组织。同时要强调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不能追逐打闹。

  (3)量与强度的安排

  合理安排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强度,切实关注特殊体质学生群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学生的体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初中及高中生平均心率应分别在130次/分、135次/分、140次/分左右;各学段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在活动前后及活动中,应随机测量学生的即时脉搏和恢复脉搏,并注意学生的运动表现和身体在练习中的常规反应,科学合理地调控运动负荷。做到能根据不同学生机体的实际发展状况分层、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上适当调整,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4)教学策略

  结合防疫需要,根据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调整。首先,学生应该独立学习和锻炼,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集中学习和锻炼。其次,动作要领与技术的教学主要以集体散开教学、集体散开模仿学习和自主学习实践为基础进行。第三,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信息网络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第四,运用网络直播、空中课堂等形式教学,突破传统文化教学管理方式,使体育活动课程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提高学练兴趣,推动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5)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并指出了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体育教学的完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主要以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础,以发展学科能力为要求,在体质水平、体育文化知识、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服务意识、体育消费行为、体育专业技能等方面细化要求,科学衡量学段体育教学活动效果。

  总之,在常态疫情防控下,作为一个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状况要有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既学好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夏晖老师 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2-09-13 09:43:41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