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四期>园圃拾萃

只是征行自有诗

——安徽省首批优秀教师(校长)工作室首席负责人高端研修反思

体育组 朱 杰

为期十天的研修活动在苏州市工业园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非常有幸,作为安徽省首批优秀教师(校长)工作室首席负责人,我全程参加了这次研修。311日起,56位学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满怀着美好的愿望和对高端研修的期待,来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与发展前沿地区江苏、浙江和上海。与高人同行,访教育高地,享高端培训。为其10天的参访、研修与培训,学员们走过了5座城市,走进了6所学校,分享了10余场经验交流与主题讲座,聆听了2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多次思想与观念的碰撞,多次情感与思维交融,让所有学员收获满满,受益多多。学员们因为江浙沪这次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有层次之行而结缘,更为承办方举办的这次高针对性、高前瞻性、高时代性的“三高”活动而喝彩。

  亦师亦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安徽省首批优秀教师(校长)工作室首席负责人一行56人,虽然来自于皖南皖北、江淮两岸不同的地区与学校,也分别属于不同类型学校的老师、中小学校长和教研员,但真的是高人多,灼见多,每到一地,别人给我们的称呼都是“名校长”、“名教师”,安徽教育的业界精英,毫不谦虚地说,这样的称呼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这支队伍都是清一色的特级教师,绝大多数学员又是近三年晋级的正高级教师。集结之前,虽然大家都在一个QQ群里,但很多人都相互不认识,特别是跨越地区与学段的交流少之甚少,2017年的高端培训也只有区区的两天而已,大家彼此可谓相当陌生。有了这次研修与培训,尽管承办方分学段安排了两辆大巴,但是大家还是在交流群的引导下,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或考察中,互相认识了对方,甚至都发展成了非常亲密的朋友,彼此之间也收获了很多,成了一字之师,一技之师,甚至成了精神导师。不仅如此,学员们还与参访学校的老师与校长们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交往,他们彼此之间留下的不仅仅是电话号码、微信号和合影照片,而且更多的是建立了非常直接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也有了进一步学习与请教的途径。那些专家们也从讲坛上的老师走进学员们的心中和手机里,成了彼此的新朋友。当然,在此之前一些学员已经是老友与故交,他们过去或许有了一些交往,但只是交往而已,但有了这样一次的“三高”之行,大家彼此之间更加了解了对方,更是加深了感情,朋友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且行且思。近10天的研修,虽然有培训,但更多的是参访。我们所参访的每一所学校,毕竟都位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也是教育改革的发祥地,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号角也是最先在浙江与上海吹响,这一切都表明我们所参访的学校好像离我们很远很远,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的教学实践,他们的办学成果,真的非常让人们羡慕,也非常值得推崇,但如果让我们去效行,似乎又是那么地不可能。一路走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海亮教育集团、绍兴鲁迅中学和苏州中学园区校。我们走进了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海亮教育。很早以前我就从它面向全国招纳教育精英的广告中知道了“海亮”,这次终于让我大开了眼界。这个被誉为全球最大,拥有6万名中外师生,并在海外上市的民办基础教育集团,让我在观念上对中国民办教育有了一个真正的颠覆性认识。听叶翠微校长的报告已经是很多次了,无论是在过去他领导杭州二中,还是现在掌舵海亮,他的报告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行动的动力。因为现行体制下的高中教育,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杭州二中那样,可以那么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拥有驾驶证、游泳资格证等,他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我们这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在办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创办于1994年的绍兴鲁迅中学,应该说并没有多少历史沉淀,因为历史留给它的痕迹或遗迹真的是少之又少。但这所学校并没有止步于新建学校的特殊性,而是打“鲁迅”牌,并在此大做文章,精心打造以“鲁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没有丝毫嫁接的痕迹,没有任何造作的印象。充分开发了鲁迅文章中的内涵价值,将校园文化厚植其中,并以鲁迅故居历史文化为样本,重点打造校风、学风与教风,甚至是校园一景一名胜,都出自鲁迅笔下,真的是妙笔生辉,妙手生花。无论是鲁迅中学的校园文化主动构建,还是张惠民校长的专业成长,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行动探索,但带给我们更多的还是行动前的思考。校园文化的构建,源自于什么?校本的与区域的文化,如何根植的问题?一所学校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哪些外力,包括各种资源的整合?如何整合?我想这是我们学员们共同的思考。当然,苏州中学园区校,也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但它不是人为嫁接的,而是原生态的,建于湿地,做文章于湿地,课程开发于湿地。它的发展与存在脉络,是有历史追溯的,也是有基因传承的,从范仲淹的府学到汪懋祖的新学,无不以历史的厚重,人文的践行,让我们油然起敬。特别是许友超副校长关于“尽小者大,不疾者速”充满哲理的报告,带给我们在文化传承及课程建设方面无限的思绪,倒不是这位副校长充满哲理的论述,富有磁性声音和很有感染力的举止,而是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课程,还有什么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根本遵循,留给我们这些工作室主持人深深的思考。

  渐远渐实。无论是专家报告中的观点,还是参访学校的环境建设,都似乎离我们安徽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他们的教育观念、课程建设理念,还有硬件建设,让人感觉到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这种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差距也似乎越来越大,不只是一种教育发展落后的自卑,更有一种教育的挫败感。但是通过多天的分享、考察、参访与交流,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教育改革须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同步的理念价值。或许长三角有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让他们的教育“有钱”,但有钱也未必能做出这样的教育,或许这里有全国人才流的汇集,但从安徽流到这里的老师原来也并不是这样的“优异”。其实,这也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做教育的,不能瞎折腾,必须实实在在,课程无论如何改,但必须立足于课堂,更要立足于高效课堂建构。特别是名师的培养,不是跟着别人去吆喝,别人造“坊”,我们建“室”,而是在这方面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长三角地区的学校正是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才成就了名师,再造了名师,尤其是优厚的待遇留住了名师,当然,工作室或名师基地也成了名师成长与发展的温暖的家。我认为这次研修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真正知道了名师工作室为什么建,为谁而建,如何建?!这也是我们安徽的差距,也是我们不虚此行的收获,更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要落实的工作。

  为正为真。在苏州中学园区校,随处可见的是他们的校训“为人正,为人真”。开始的时候,学员们谁也没有去理会这6个字所要体现的要义,在大家听了许友超副校长的解读以后,都不由自主地为这个校训点赞。毫不夸张地讲,这是我从教33年以来所见到的最有价值,且最为简约却内涵深远的校训。“正”,不正是今天我们所要追求的社会价值吗?树立正气,弘扬正能量,不正是今天我们要大力推崇的社会风尚吗?“真”,不仅仅是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方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且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待人以真、处事以真、教人以真的问题。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首席负责人,必须要加强自我修行,写好自身的“正”字,堂堂正正地为师,堂堂正正地做人,堂堂正正地带徒弟。不仅要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正气的工作室,带出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名师队伍,而且还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真诚相待,真心相助,真情相携,并以此为准则处理好自己与工作室成员的关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与社会的关系,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温暖的太阳,永远发出灿烂的光芒,以德为镜、以正为镜、以人为镜,影响一个团队,带出一队人马,为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地努力!

  十天亦长亦短,在紧张的工作之中抽出这么多天去研修学习,可谓“长”,但每天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都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给人以“短”!江浙沪之行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方向目标,躬身教苑,我们做教育的奋斗者;创新引领,我们做教育的急先锋。只是征行自有诗。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14:29:3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