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四期>成长印象

咦?野蒿!

高一理(1  赵小雅

记起儿时,每至清明节前期,任大山的那个山上啊,总能看见带着篮子采摘野蒿的人。这些蒿很特别,因为它特爱长在坟墓边上,一丛丛的,样子倒也还不错,像一只只绿油油的兔子,只是不能活蹦乱跳罢了。一只篮子,一把长把子的弯勾月刀,一割就是一大把,然后喜滋滋的带回家去。

  姥姥是村里闻名的“大厨”,而且平日无事时便喜爱研究些不同的菜式,用她的话说便是“人老心不老,菜多人不怕” 。我总会笑她这种莫名地对菜的不懈探索,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越老越强悍”!

  说起做蒿子粑粑,姥姥有话要说。当一勺勺水、面粉倒入盆中时,将蒿子研磨成碎片状,以保留蒿子的原香和翠绿,加入到面粉中,边加水边揉面,这样既可以让蒿香与粉完美融合,也可以让蒿子的绿色填充白色的面粉。

  下一步就很简单了,用手将面揉成饼状放入锅中炸,不需要多大会儿工夫,一个个黄毛小子便伸头而出了,带着土里土气的蒿香,带着农家独有的野味儿出现在贪吃者的面前,白与绿与黄完美地融合,让我不由想到了那绝配的螺丝与螺母。那叫一个香啊!

  野蒿不如茼蒿般知名,不如青菜般美丽翠绿,也比不上大白菜的挺拔可爱,但是,它的背后代表的不单单是一种名为蒿的野菜,更是一种带有乡士记忆的美好气息。

  今天,无意中巧遇这种熟悉的老朋友的味道,我想,我的心中很明确:

  没错,这就是野蒿,我来自老家的朋友!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11:18:4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