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共话“关”心事 畅通“民心路”

编辑:高方勇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1-21 09:23:10 【字体:

  初冬时节,走进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关庙乡,一条条整洁的村道串联起一座座院落,田间地头洋溢着忙碌而有序的气息。今年以来,一场场以群众为主角的“共话‘关’心事”议事活动,在这里悄然推开,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

  “板凳会”开进农家院,民事民议大家谈

  “以前我们以为村里的事都是干部定,现在大伙坐在一起商量,越聊越觉得有奔头。”谈起村里的变化,该乡胭脂村村民陈大叔感慨道。

  关庙乡地处深山,群众居住分散,信息沟通不畅曾是基层治理的堵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关庙乡创新打造“共话‘关’心事”社会工作品牌,把议事平台搭建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村口树下,以“板凳会”替代会议室,以“谈心声”代替汇报稿,推动构建“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的治理新格局。

  “议题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找,效果由群众来评。”关庙乡分管负责人介绍,“共话‘关’心事”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围绕道路修缮、环境整治、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组织干部、志愿者和村民共同参与,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烦心路”变“连心桥”,实事办到心坎上

  “那段过水路桥坑坑洼洼,别说车了,人走着都悬心。”在该乡大埠口村黄元组的一次“共话‘关’心事”活动中,村民汪大爷的发言很快引起了重视。

  这段50多米长的过水桥是10余户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因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关庙乡迅速启动响应机制,组织村民代表、乡干部、技术人员现场勘察、共商方案。通过“对上争取项目支持+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仅用一个月时间,修复工程顺利启动。“没想到反应这么快,更没想到这么快就动工了!”汪大爷高兴地说。

  在“共话‘关’心事”平台的推动下,关庙乡先后解决了多个类似“老大难”问题:新建通信基站,解决偏远村民组信号弱的问题;开设“田间课堂”,提升特色种植技术水平;制定“分段包保、定期巡查”制度,推动河道保洁常态化……一桩桩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小平台”发挥“大作用”,治理效能看得见

  “共话‘关’心事”不仅是议事平台,更是治理枢纽。关庙乡通过组建由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组成的“议事志愿者”队伍,建立起“收集—议事—交办—反馈—评估”的闭环机制,推动议事成果落地见效。

  “群众敢讲真话、愿提建议,干部能听民意、善解难题。”关庙乡一名驻村干部表示,如今村里办事效率高了,群众满意度也上去了。

  依托该平台,关庙乡还收集到大量带有“露水珠”“泥土味”的社情民意,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信息和建议,为推动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旅游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今,“共话‘关’心事”已成为关庙乡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群携手一起干”,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参与”,一场以“共话共治”为特征的治理新风,正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孔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